欢迎来到潮汕武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少林武术总论(6)

点击数:22502014-03-31 01:37:45 来源: 潮汕武术网

明代著名武僧
32.智善
    智善(1345~?),字恒济,元惠宗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皈依少林寺,年方15,拜惠圣为师,赐法名智善。度前跟堂叔习通臂拳,入寺后向师苦学棍术。十年寒冬暑热,练成绝奇棍技,有孤胜百杰之强,棍抵百刀之艺。因性格暴躁,冒伤官府差卒,而连累沙门,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漆夜出山。在西北一带传授棍法,其棍技后称"天齐棍"。
33.周参
    周参,嘉靖时率僧五十,应诏调师南征,事见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参公竺芳和尚塔铭》。抗击倭寇,可歌可泣。
34.三奇
   《少林武僧志》载,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0年),三奇和尚奉武宗圣旨,镇守川陕有功,被封为提督。弟子有悟真、悟彪、悟从等。于正德十五年八月二十一日圆寂。
35.垣然
   《少林武僧志》载,垣然和尚武功超群,受到嘉靖皇帝嘉奖。传说当年垣然和尚的高足月空法师,曾应诏带领三十多个打出山门的武僧,到福建泉州平倭立功,并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少林寺,做了该寺的方丈。嘉靖年问,明世宗为表彰垣然和尚,特为他在塔林中树碑建塔。
36.小山
    小山(1500~1567),据《小山行实碑》和《小山塔铭》载,是嘉靖皇帝批准的少林寺曹洞正宗第24世方丈和尚。原籍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南和县,俗姓李,父名李进,母姓刘。生于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排行第二。禅师法名宗书,字文章,号小山。童年异于常人,与群游戏,常做佛事。13岁入学,读孔孟儒书,能知大义。15岁时,向父母哭拜辞别,要求出家。因志愿坚滇.父母同意.并备礼品送他到本地开元寺,拜方丈钿和尚为师。学经卷2年,又到了太行学习3年,接着到少林寺从应白禅师学习达摩心宗8年,受到了应白禅师的赞许。明世宗嘉靖庚寅年(公元1530年)回家乡,侍奉本师3年。复往京都(今北京)受戒,继续深究佛理。在兴德寺静居3年,当时贵官姜信迎接禅师到天庆寺及备寺院讲解佛经。他又应五台山邀请去推演禅宗,事毕回京。禅师在积善庵披阅藏典4年,甲寅岁(公元1554年)适居宗静庵。少林僧众于壬子年(公元1552年)至乙卯年(公元1555年)年前后4年请禅师,都没答应。丁巳年(公元1557年),少林寺德高望重的老年僧人,着礼品再次去衷请。禅师叹息说:"先师化后,三十余年,曹洞宗风,迨乎埋没......假我偷安,不急撑持之,其崩溃,跬可须也。虽惭薄德,其宗付嘱何!"于是同意任少林寺方丈职。当时贵官张暹、贾廷贡、杨伟法申请拨款,积极筹备任职之事,次年在少林寺大开法席,嗣其法者,不可胜数。丙寅年(公元1566年)二月,禅师以衰老染疾退职,回宗静庵修养。明穆宗丁卯年(公元1567年)腊月十六日圆寂,时寿68岁。灵骨三分,一分留宗静庵,一分送顺德祖坟。一分送少林祖山,均起塔供养。从丁巳年(公元1557年)至丙寅年(公元1566年),禅师住持少林10年,曹洞宗风复振。少林禅宇复新,启后鼎新之功,流芳百代,永垂不朽。第二十九代方丈德禅大和尚(传说名誉方丈)151:"小山和尚精通佛学,又擅精少林武术,剑技卓著。曾应诏三次挂帅赴边征战,屡立功勋。皇上为嘉封重赏,特在少林寺山门前立了碑坊,树了旗杆,还赠石狮一对,盘卧山门两侧,至今尚存。"逸消币拯寤茸名一侣月奉的僧乓亦在此次战斗中.全部为国壮烈捐躯。
38.竺芳
   《参公和尚塔铭》载: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朝廷明文征调少林寺僧竺芳和尚领僧兵50名,应诏征师,抗击倭寇。
39.孤舟
   《江南经略僧兵首捷记》载:嘉靖御倭僧兵法名可考者有孤舟、天真、天池、天员、月空、无极、了心、彻空、一峰、真元10人。孤舟英勇抗倭,力战有功。
 
40.大造化
   《倭变志》载:御倭僧兵可考只大造化、月空、天池、一舟、玉田、太虚、性空、东明、古泉、大用、溪碧、智携、大有、西堂、天移、古峰、了心、彻空、一峰、真元共20僧。大造化拼杀倭寇,英勇无敌。
41.宗擎
    据《少林寺武僧谱》记载:"宗擎,字周空,伊州(今河南临汝)人,万历年间皈依少林寺,身5尺8寸高,秀眉俊颜,灵敏足智。年少时,与普从随俞大猷将军南征杀敌,习武。3年后剑技超群,棍法卓著。并学到轻功、搏击等绝技。返寺任武教头十载,后升为提都举。"著有《少林剑谱备要》一书,为发展少林剑术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42.普从
   《少林寺武僧谱》记载:"普从,字万空,俗姓田,幼名大树。万历年间皈依少林寺。皈依少林寺后,跟洪昭法师习棍术,后同宗擎二人随俞大猷南征杀寇。苦习剑法、轻功、搏击等技。"3年后获技返回少林寺,任副武教头,授众僧剑法,颇见功效,5年间训徒三千,亦称剑师。
43.万庵
   《少林寺武僧征战簿》记载:万庵法师幼皈沙门,在大少林禅寺习武13年,擅长刀术、棍术,功夫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明嘉靖年间,随参云和尚应诏征战,屡获功捷,后镇守门关,任督军。
    根据《正气堂集》《手臂录》《少林棍阐宗》《上海掌故丛书》《江南经略》和《少林寺》等文献记载,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少林武僧应诏赴边征战,英勇杀敌,屡立战功。除上述武僧外,还有洪转、洪纪、洪信、广按、宗恩、宗岱、参公、普明、古峰、彻堂、真元、一峰、天真、天池、无极、一舟女虚,障搴、大用、碧{蟹、智楱、西凿、天鹈、大有、月字、月启、件宏、改发、改然等.
44.幼体
    幼体,字常润,俗姓黄,江西人。幼年体貌丰硕,声洪如钟,天生聪明,智慧过人。精佛学,四方讲经;通中医,疗疾八方;善拳戈,体健长寿。99岁仍主祖庭,善施龙头拐。
幼体和尚德高望重,任少林寺第二十五代方丈,高徒正道。幼体和尚于明万历年间因病圆寂,立塔少林寺。
45.普便
    普便(?~1625),幼年失双亲,9岁出家少林寺,拜洪策大和尚为师,师赐法名普便。自幼腹含宏志,习武卫国。皈度少林寺后,苦恒习武,百折不回,十年如一,终修成铁头铜身魁士。可忍百人围打,抱肩不动,坦然矗立,僧众赞谓"铁罗汉"是也。天启年间,应诏征战,荣立功勋。于天启乙丑年(公元1625年)四月圆寂。
46.宗乡
    宗乡(?~1625),字守余,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冬皈依嵩山少林寺,拜广顺大和尚为师。其性坦率,忠直侠义,其貌英俊。人寺后随师苦习文武医法,学识渊博,能颂五千字经文,可出口成章,提笔成诗。习医科,能针到病除,药效如神。练武艺,酷练通宵,数旬如一,终获绝技。撩拳把,骇惊宇庙;舞金戈,行如雷闪;驱盗贼,孤胜百强。其弟子有道胡、道时。宗乡中年时职任提点,后任提督。因劳重成疾,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四月圆寂。
六、清著名武僧
47.同序
    同序(1609。1692),字洁境,俗姓郑名旗,广安(今四川广安县)人。郑旗父名郑光,有7个儿子,旗为次子。生来性情暴躁,不听训教,不仅与兄弟不和,经常打闹,而且也得罪了左右邻居,有时还去县镇惹事生非,搞得全家不安。郑光夫妇商议把他送到峨嵋山当和尚,旗点头从命,到了峨嵋山,几个寺院的寺主看了他的相貌和神气,都摇头拒收。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庆玉和尚来峨嵋朝山,旗听说是少林高僧,就拦路恳求收他为徒,庆玉法师应允,回山后赐法名同序,年已19岁。
    同序人寺后监院派他放牛,得机踏遍了嵩山,把牛赶进山野,就以树棒为械,以牛为敌,演练搏击,不到一个月,就打断了12头牛的角。监院大怒,罚他在法堂跪香3天。庆玉找方丈说情,方丈听后感到奇怪,就亲自观序之貌,然后对监院和庆玉道:"序既然好武,就别让他再放牛了。"同序转身拜谢方丈。庆玉道:"你就跟教头习武去吧,若3个月不显功夫,你就罚跪3个月。"同序拜师而去。
    同序白天跟教头学武,晚上在室苦练。为了练成高于众僧的功夫,常以辣椒汁点睛和于壁布铁钉刺头面来提神。苦练铁头功,每天用头顶碰墙百次,致使头肿如斗;又改练铁沙掌,每天掌击方砖三百余次,致使手掌疼痛难忍;再改练浪子踢球,就这样刻苦磨练,夜以继日,天天如一,终于在3个月末日,应师审验。同序当众与一头壮牛,用头同牛角抵斗,不一会儿,把牛抵倒了;接着又挥掌劈掉了牛角。众僧鼓掌如雷,喝彩不绝。庆玉兴高采烈,心花怒放。方丈高兴得合十道:"吾少林禅寺又出了许那罗。"说罢聚众宣任同序为总教头。同序乘胜奋进,他不仅把自己的功夫授与众僧,而且还虚心学习众僧之长,掌握了少林寺历代武僧所练的拳术和百种兵器,并撰写了《少林拳戈集录》,为发扬少林武术作出了宝贵的贡献。现在寺僧流传的抵牛大力士,就是指同序而言。
同序法师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圆寂。孝徒有玄铭、玄玉。
48.湛洛
    湛洛(1777~1864),字灵安。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出家,皈依嵩山少林寺,拜海参法师座下为徒,师赐法名湛洛,年方9岁。湛洛自幼酷爱武术,苦心习武,跟师兄湛举
    常练六合拳、六合棍、六合枪等,特别擅长技击。初练时,常被强者打中,鼻=1流血,周身遍伤,但从不灰心丧气,反而百倍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成高手。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他已高龄六旬,还赴金陵打擂,打败了三朝大侠。在返回途中,遭歹徒暗算,右腿受伤,幸被弟子寂魁、寂伦营救。因流血过多,久耗尽元气,渐消瘦,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冬月圆寂。
49.湛举
    湛举,号古伦。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皈依少林寺,拜海参为师,随如净学练六合枪,跟如亮学六合棍、六合拳。为壮己技,常出山访师,谦学各门派武功,擅长擒拿、格斗、硬气功等。常在千佛殿苦练通宵,疲倦时吃红辣椒。功夫卓著,任武教头。湛举教弟子,森规倡德,刻苦练功。训徒得方,果有寂聚、寂袍等门徒,皆成高手。遗抄有:《少林六合拳谱》和《少林七十二艺》《少林洪拳对招法》。
50.寂袍
    寂袍,字晓真,俗姓刘,名大明,汝州人。自幼跟封穴寺仁宽和尚习气功和七星剑术。善跑马术,马驰如飞,能在马上舞剑,技如仙童。后随三叔刘道在中岳庙盛会卖艺,收场时遭县衙戏弄,发生口角,不慎一拳将衙卒打死,太爷当即施刑)。湛举知情后亲自找知县诉理,又愿代大明赔银30两,安葬衙卒。知县准奏,当释。大明跪在湛举前连连叩头谢恩,并求收留他为徒。湛举观大明英俊雄才,又知武艺非凡,即应收归寺,剃度为僧。大明皈依沙门后,跟举公苦习武艺,尤其善苦练六合拳和搏击、打擂,武艺大进,仅3年,就能一胜30余僧。湛举大喜,视为得力门徒、接嗣之辈,因而秘授给他擒拿、点穴和打擂绝招。寂袍严尊师训,不辜负恩义,百倍苦练,夜以继,终成武魁,多次出山比武打擂,均获全胜。
袍在晚年,不仅广收门徒,如淳晓、淳道等,传授秘技,而且还撰编了《打擂诀要》流传至企一。
51.浮智
     浮智,系河南禹县人,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出家,在龙兴寺为僧,拜寂盘为师,赐法名淳智。后到少林寺跟师学武,分外苦心,擅长棍法,如齐眉棍、夜叉棍、五虎群羊棍、猿猴捧等,武艺非凡。曾在十八盘(嵩山北麓)遇盗十三,他赤手空拳,夺过盗贼手中的竹扁担,当棍抡打,击败盗贼。淳智大师的棍术高超之处,是劲猛力大,运用自如。"随手抓一枝,长短亦为 棍",是淳智大师的名言。他曾在确山森林小道中,遇歹徒劫身,即弯腰拾起树枝劈打,战胜了手持匕首的二盗。他的高足弟子贞便、贞绪,后来都成为德高望重和武技超群的高僧。
52.寂元
    寂元,字晓宇,洛西人,姓倪。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入嵩,皈依少林寺,拜湛寿和尚为师。常因排打木人、拳砸青石而血浸土石,18岁时学完了恩师湛寿的全部武艺,可起步越涧,纵身上房,白手夺刀,武艺超群。他还擅长书法,能出口成章,提笔成诗,禅学渊博,讲经说法,诱众两千。35岁荣任僧会司,渐成正果。他在职期间,开仓放粮,修建殿宇,辅徒平盗,功勋如岳,赢得了民众的颂扬。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因得罪官府,遭害重疾圆寂。弟子淳丛追词日:恩师德高矗嵩岳,武技超绝众评说。匡扶正义遭官害,英灵永存影映雪。
53.寂勤
     寂勤(1855~1949),俗姓吴,绰号吴鼓鹿,系河南偃师县府店乡沟村人。6岁出家到少林寺苦心学武,16岁就基本学完了拳、刀、枪、剑、棍、铲、钩、叉、草镰、九节鞭、流星等十八般武艺,计90余套。特别是草镰破鞭,技法超群,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钦赞鸣掌。寂勤武师还随师学了点穴秘功,能"指弹断枝,插处成洞"。尤其双铁肘,苦练18载,终能夹挤砖碎。晚年广收门徒,广育英杰,门徒三千。于公元1949年冬月圆寂,享年94岁。


 


返回顶部

潮汕武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8-2013 desgin by wanbo 技术支持:万博科技
QQ:121998899 邮箱:121998899@qq.com 粤ICP备14013667号
全国服务热线:4008-236-889http://www.chaoshanws.com/skins/wsw/APP/Tpl/images/top_banner.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