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潮汕武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少林武术总论(7)

点击数:50732014-03-31 01:38:54 来源: 潮汕武术网

近代著名武僧
54.贞俊
    贞俊(1865~1939),号秀山,俗姓李,河南偃师县沟斯镇玉湾村人。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因偃师大早成灾,官吏逼债,民不聊生,母亲含泪送他出家,到石沟寺为僧,拜淳阳法师为师,赐法名贞俊。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到少林寺拜寂然(号晓空)大师座下为徒学武,善练大洪拳、通臂拳、炮拳、心意把、铜锤、月牙铲、双钩、春秋大刀、九节鞭、绳鞭等。擅长气功、轻功,功夫超群,能飞涧越崖,纵身上房,人称"飞毛腿"。德禅方丈说:我师爷贞俊在去世前的一个月,还在方丈殿下,表演绳鞭。什么金蚕吐丝、白蛇吐信、雷火闪电等招法,使人眼花缭乱,拍手叫好。当僧众正在为他鼓掌时,只听"啦"地一声,纵身飞上了方丈殿脊。僧众和香客们十分惊讶,异口同声地说:"神功,神功!"贞俊法师不仅武技超群,而且武德高尚,他教训众僧和门徒说:"凡少林门徒者,必严守武戒。忌仗技欺弱,为非作歹。严禁持技行盗,拦劫行人,扶邪为匪。违者驱之,甚者惩之。"他还教训弟子们要尊老扶幼,亲如一家,并写语文:"凡天下老者我之父母,平岁者我之兄弟,幼者我之儿女。何以暴行乎?"由于他训教从严,爱徒如子,所以众僧都很敬重他,寺内凡有纠纷吵架斗殴者,只要看到他或听他哼一声,就怒消云散,匆匆走开。凡跟他学武的寺内外弟子,皆称他为"武坛良师"。素静、素印、素光、素帅、素肇等都是他的高足弟子。贞俊法师还精通医科,对少林跌打损伤秘方广泛用于临床,凡闻其习武受伤者,即登室求之,对其贫者概不收钱。他也常自费制备成药,出诊四方,为民众医疾,从不收礼。贞俊法师知识渊博,佛武医文精通,德高望重。众僧荐任监院。他曾主持寺院事务30余年,德功无量,勋绩如山。于1939年圆寂,享年74岁。德禅大和尚因师父素光不幸早年圆寂,就跟师爷贞俊剃度正果。师爷圆寂,德禅重孝痛悼,厚礼安葬。为了悼念师爷,德禅泪笔倾诗日:
    出贫泪入山,天智攻开难经文。食尽百担黄连苦,颇获佛武医技奇。禅坛讲经成盛会,武功卓著千居魁。医亦康复千僧众,秀山才华荣高峰。嫡孙誓承先祖志。迎来金匾挂少林。
55.恒林
     恒林(1865。1928),俗姓宋,号云松,伊川宋寨人,拜延乐法师为师,法名恒林。少时稳重大方,办事热诚。光绪初年,入少林寺为僧。民国元年(1912年),上级任命他为登封县僧会司,每登坛说法,听者无不佩服。其拳术奥妙,亦独具心得。不久因地方混乱,少林尤位要隘之区,被地方推选为少林保卫团团总。任职后数年间购置枪支,训练武僧,备尝辛苦。1920年秋,遭荒旱,土匪蜂起,恒林率民团在登封城、梯子沟、白玉沟、熬子坪等处与土匪大小数十战,每次皆获胜利。后来匪首失保成、孙天章、段洪涛等联合,夜袭鱼庄镇,因天欲明,被人发觉,向西南逃窜。巩县九区民团紧紧追击,路过偃师府店时,偃师十区、十五区民团亦参加追击。土匪逃跑到少林寺西熬子坪时,恒林率民团截击,大部消灭。从此,恒林威名大震,远近土匪均不敢冒犯其境,使少林寺方圆数十里内的村庄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恒林在寺内任当家和尚。寺周围群众遇婚丧嫁娶,有到寺内告借者均皆如愿,日后无力归还者皆免去。恒林虽身兼数职,保卫地方,功勋卓著,但从无骄傲之色,与人相处,谦恭之态,始终如一。弟子有妙兴、妙聚等。1928年,积劳成疾。卒于职。噩耗传出,四方人民无不哀悼,同声惋惜,次年春,登封、临汝、巩县、偃师县群众三百余人,自愿集资,为恒林在少林寺东立碑,以志哀思。
56.妙兴
    妙兴(1891~1927),姓谢,字豪文,号金罗汉,河南临汝谢湾人。幼年求学时即爱好武术,20岁技法即有名,后出家少林寺,拜恒林为师。恒林发现他文笔武术皆超群僧,惊为奇才。遂将少林嫡宗镇山棍、罗汉拳、点穴、卸骨、擒拿、按摩导引、气功、七十二艺练身法等都授给。俗家有拜山较艺者,必令妙兴与较,每次都获胜利,有金罗汉之称。恒林圆寂,遗嘱妙兴继任,众僧一齐推举,始任。
57.刘经文
    刘经文(1900。1940),又名刘献常,河南登封城关镇塔沟村人。父亲是少林寺当差兼习武,祖父是少林寺著名武教头,经文自幼跟祖父和父亲习武,12岁就学会了38套少林拳和十八般武艺。1917年被少林寺聘任书记,主管全寺的财务账目。他白天施行差役,晚间跟贞俊、贞绪等高僧苦学功夫,尤其擅长擒拿、点穴等绝技。寺内的千佛殿、锤谱堂和东西走廊里,到处都有他拳击石柱和指点砖壁时皮破染红的手印;寺外的五乳峰下、少室森林、梯子沟崖,都有他飞越涧险、演练轻功时留下的足迹。
   "血不自流,汗不白滴"。经10年苦练,终得超人绝技,亦可拳触石块碎,指点壁成洞。1920年冬,一个漆黑的深夜,大雪漫天,狂风怒吼,一伙恶盗约30余人,从东禅院越墙进寺,妄图劫走法堂的全部铜佛和总库的银两。夜值僧报警后,经文只穿内裤,赤足露体,手持一根木棒,跳进现场与贼搏斗。驱走了群盗,保住了文物和寺院内的财产,名扬四方。"英杰有身真武艺,总有报国出头日"。1935年,南京举行国术擂台赛,经文登擂,以蛟龙出海之势,孙圣绝技之功,夺得了散打次重量级第一名。从此,经文名扬全国,威振中州,重振了少林武威。
    经文善于团结诸家门派,吸收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他常教育弟子们说:"历代高手无不吸取百家之长,古今英杰无一只出一师之手。"他还说:"能吃一担黄连苦,定得百担甜口蜜。武家尚德是好杰,高手无德众人弃。"
    经文武师为继承和发扬少林武术,振兴中华之威,劳累成疾,医治无效,不幸于1940年与世长辞。咽气前,他摸着12岁的儿子宝山,吃力地说:"继承先祖志,勋匾挂少林。"他的死,给寺僧带来悲痛,给刘家带来长泣,少室山门罩上了一层沉雾。
58.贞绪
    贞绪(1893~1955),俗姓李,名正印,法名贞绪,号耀宗。原籍河南巩县鲁庄乡南村,生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因故居大旱,五谷不收,家贫如洗,于光绪三十年(1903年)出家到巩县龙兴寺,拜淳智和尚为师,师赐法名贞绪。1920年随师回嵩山少林寺,从著名武师恒林大和尚苦学少林功夫。擅长练大小洪拳、通臂拳、六合拳、炮拳、春秋刀、龙泉剑、钩、铲、双拐、叉锤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特别是"铁身靠"功夫居魁,每天深夜到千佛殿、方丈室,刻苦研练铁身靠功夫,用臀部击殿内大柱,被震落尘。贞绪大师还练成了"踢千斤"之功,当众僧之面把一个大钟鼻(约200斤)一脚踢出两丈之外,众僧无不拍手赞贺。贞绪法师不仅武技超群,而且武德高尚,善于团结各武术门派师士,尊敬八方武林高手。他主张"能胜我者学之,我能胜人者授之"。如,四川江油县海灯法师于1936年到少林寺求他指教,贞绪法师毫不保留地满足海灯法帅的武功。贞绪法师为了发扬少林武术,他连续两次在少林寺监院期间,不顾繁忙,向寺僧传授武术,寺内外跟他习武成高手者,以千计。贞绪法师常教育弟子们"习武心要正,一做国杰,二为民除恶,三健身延寿"。1944年3月,日寇人嵩山境内,推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皮定钧将军领导的豫西抗日支队,转战嵩山南北。当时在少林寺立中学任职的地下工作者魏教员,秘密组织"少林区抗日政府"。身为一寺之主和中学董事长的贞绪大和尚,积极支持,令其亲如手足的长徒素祥(偃师府店乡人,俗姓王,名天仁)和行香、行书、行方等武僧参加了抗日支队。游击支队在贞绪和尚的协助下,沉重地打击了伪军。后来皮部离嵩,贞绪法师亲自送弟子志元等武僧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谆谆嘱咐:"到了前线,英勇杀敌,为国立功,普度众生,兴我民族,扬我少林。"贞绪法师主持少林,建院有策,训徒有方,使寺院逐日昌盛。众僧在他的指引下,不仅爱国,而且济民。每于春季农民青黄不接时,就开库放粮,周济贫困,赢得了寺方圆群众的称赞。贞绪大和尚一向为人正直,中恳慈善,生活简朴,常把自己的薪水拿出来救济贫民。总之,贞绪法师为昌盛寺院、抗日救国和发扬少林武术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他编有《臀部制人法》《打擂秘诀》《点穴旨要》等。因劳累成疾,医治无效,于1955年圆寂,享年62岁。他的高足有素喜和尚,承其衣钵,继任住持。
59.永祥
    永祥(1913~1987),俗姓王,幼名文斌,吉林长春人。1920年因家庭贫困而远离故居,到少林寺为僧,拜行令和尚为师,赐法名永祥。入寺后跟行令习通臂拳、六合拳、春秋太刀、九节鞭和滚趟刀等,后又向著名武师贞绪大和尚学洪拳、炮拳、梅花拳、七星剑、夜叉棍、双拐、心意把、铁身靠等。仅7年时间,就基本学会了少林18家拳术和十八般武艺。贞绪、吴山林等武林高手观永祥学艺刻苦,腹含雄志,定能成才,定能为少林争光,就主动把擒拿、点穴等少林绝技秘授于他。民国中期兵荒马乱,土匪和盗贼常偷袭寺院。他忧虑到拳谱会遭劫失,便向住持僧贞绪请示复抄拳谱,富有远见的贞绪和德禅法师异口同声地说:"正合吾意。"就这样,1926年9月10日,永祥法师投入了十分艰苦的复抄少林拳谱工作,他经常废寝忘食,带病抄写,终于在1928年1月5日抄完了少林拳谱共48卷。当月18日,永祥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他含泪告假与众僧辞别,回老家葬父。临行时,德禅法师劝他在家多住几个月,并嘱他把复抄的拳谱随身带走,暂存故居,待风平浪静后返寺。永祥离寺不久,就接到德禅法师的书信,得知军阀石友三部火焚少林寺的不幸消息,当他想到众僧的安危和寺院存亡时,急得跺脚大哭,恨不得插翅飞回嵩山。他曾三次打好了行包。都被老母拦住了。历史的曲折,促他暂时还俗,一别几十年。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寺院众僧,屡次投资复修古刹。重兴少林武威的凯歌传到了长春北原,永祥法师掘出了藏在屋墙几十年的拳谱,于1980年又兴高采烈地重返寺院。当德禅法师和众僧知道他安全地带回了拳谱时,个个心花怒放。德禅法师兴致勃勃地说:"大师侄,我早料定,你在拳谱在。要不是你当年敏智,吾少林武术瑰宝就丧失在咱们这一代了。"
    永祥重返寺院后,遵照国家体委关于"挖掘、整理、普及、提高"的武术工作方针,在县体委和县武协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少林武艺的挖掘整理工作。1982年冬,他因患肺结核病,大口吐血不止,水谷不进,卧床不起。当他听到要成立"少林武艺挖掘整理组时,扶杖参加会议,并带着重病做示范动作,帮助德虔编写了《少林拳谱新编》《少林擒拿法》等书。1983年元月,永祥法师病情加重,每天吐血1000毫克以上,脸色苍白,多次昏迷,命危旦夕。寺院住持为了他的健康,同意其女儿暂送他返长春医院治疗。临别前,他把寺院火焚前复抄的48卷少林拳谱全部交给德虔,含着眼泪说:"我命危朝夕,已无能为力,托付你把它整理成册,传于后生。"
    永禅法师曾任少林武术教师、少林寺武术协会常委、少林武术挖掘整理组传授师、少林拳谱编委会委员等职,并编写了《擒敌秘旨》《少林防卫100招》,为保存少林拳谱,发展少林武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永祥法师不幸于1987年因病重而圆寂。
60.德根
    德根(1914-1968),俗姓韩,巩县关帝庙人。6岁出家到巩县炒米寺,16岁回少林祖庭,拜素盈为师,学习武术,后又从俗人吴三林等习武。他到处求教,勤钻苦练,掌握了拳、械各种套路百余种,因此在河南近代武林中,会练套路最多,尤以鸳鸯脚著名。德根曾与三位师兄一行到西安受戒。在西安市见到几个卖艺的摊牌子,上写"枪扎黄河两岸,拳打南北二京,足踢少林和尚"字样。师兄弟们看到词语不平,经商议后,让德根出面婉言劝阻,请他们把招牌去掉。卖艺人却坚持不去,并连声说:"休妥多官寸争!"一德根元可忍耐,便跳人圈中说:"请指教!"一卖艺人便围着德根周旋,当转到他身后时,忽然一个扫腿将他右脚踝骨扫伤。他一腿将对方扫倒,当即丧命,而自己却变成跛脚,成了终生轻度残废。抗日战争时期,德根有一次带个包袱,骑辆旧自行车赶路,迎面来了一个骑新车的伪军喝声:"站住",抢劫他的包袱。他用迎面铁扇和黑虎掏心拳连击,伪军立即昏迷倒地,他将伪军枪支砸坏,骑上新车便走。有一年冬,他去洛阳买货,途中遇一人持手枪拦截,被他徒手击毙。德根是近代少林罕见的武术高僧,1946年秋,被寺僧聘为武术教师。解放后,他又在省歌舞团和学校传授武术,因他要求严格,教态认真,故培养了许多武术人才。德根患肺结核,久治无效,最后双肺穿孔,不幸于1968年圆寂,享年54岁.葬于卢店,不久迁葬于家乡巩县关帝庙。
61.索云
    素云(1923-1999),原籍河南偃师县府店乡东口孜村。俗姓李,名世法。生于1923年,因连年灾荒,家贫如洗,被迫于1931年出家到嵩山少林寺为僧,拜贞和和尚座下为徒,师赐法名素云。素云法师入寺后严守寺规,很受师父喜爱,送他在寺立学堂读书,后到西安大兴寺受戒,返寺后拜贞和大和尚为师,苦学少林武功,特别学会了寺僧历代保密的心意把。由于种种原因,他1952年还俗,1982年又重返少林寺。素云法师出任少林寺武术协会副会长、登封县少林武术协会副主席、郑州市政协委员、郑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少林寺武术馆总教练等职。法师因久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春圆寂。
   素云法师的主要弟子有德定、德戒、德亭、德龙、德振等。
62.素喜
    素喜,1926年生,俗姓耿,幼名栓柱,原河南省登封县城西南街人。因家境贫寒,无法度日,13岁泪别双亲,出家到嵩山少林寺,拜第29世住持僧贞绪大和尚为师,法名素喜。入寺后先当杂役,因为他辛苦守规,尊师和众,很快得到师父的爱戴,送入寺立学堂读书,白日读书,早晚随师父学武。他的武姿朴而钢,柔似丝抽线,猛似虎扑羊,活似猿跳墙,行如青龙过海,别具一格。素喜法师有着很高的武德修养,把先师的训教"习武先挨打,笑脸迎人欺,良师倡武德,苦恒出高手"贴在床头,当做座右铭。他常对弟子们说:"宁可被人打,决不先打人。持技做歹事,辜负先师心。"素喜法师不仅刻苦研练少林传统武术,而且还如饥似渴地吸收百家之长,团结各武术流派。他主张:"各流派均为一家,师与徒互相学习,能者为师。"素喜法师大公无私。值班方丈室十多年,每天都把来宾惠捐的钱,通过二人以上参加清点,全部交给寺院。1982年12月的一个傍晚,大雪纷飞,北风狂吼,他去寺院北场练武,听到存火哭泣,走近一看,原是从郓城来的一位小姑娘,因盲目跑来出家,无人收留,钱已用完,住宿无着,只好躲在一个窑洞里哭泣。当他问清情况后,把她领回寺院,买了饭,又送她到旅社住下。第二天,亲切而耐心地说服她,又拿出20元钱送她回原籍。姑娘的父亲十分感动,特地专程到少林寺拜谢他。此类事甚多,全国各地的感谢信件和不远千里亲访者络绎不绝。正如合肥市矿机中学一位学生来信感谢道:"素喜恩师德风尚,济我盘缠返家乡,送我寒衣暖心房。"素喜法师数十年如一日克勤克俭,素食朴宿,把寺院发给的每月工资钱都存起来,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
    在大师任职少林寺民主管委会主任(相当于住持)期间,领导众僧重禅兴武,大兴曹洞优良传统宗风,使众僧德尚清高,普度众生有实,爱国利民有行,先后向政府和地方捐款数十万元,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并率领僧众复修、竣工了藏经阁、钟楼、鼓楼等重要殿宇。
    1995年,少林寺举行了隆重的"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年庆祝大会",记者采访他问:"人们评大和尚你四大皆空,德高望重,你能告诉我一些具体事例吗?"素喜大和尚十分谦逊的说:"四大皆空,是提示出家人要消除一切杂念,专心修行,普度众生。德高望重,对我来说,更谈不上。佛经说,人中无我,法中无我,何来功德呢?"他接着又说,"在日常事务中,坏事概不参与,好事者,即天机和众生之功,故说人中无我,法中无我。"
    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非常关怀少林寺和禅宗的发展,1993年5月在北京专门接见了素喜大和尚,专门对少林寺和禅宗的发展作了很多指示。大和尚返寺后率众自新,重整院规,爱国爱教,誓为把少林寺建成名副其实的世界禅宗祖庭和弘扬少林武术作出更大贡献。
    素喜和尚现已年高退休,乐度晚年,但他年老心不老,依然紫气东来,精神焕发,深入更高层的修行。其大弟子德虔感诗日:
    师尊年高心正少,老马不鞭自奋蹄。出山讲经大说法,不求名利攀清高。人中法中皆无我,一腔热血浴众生。德高望重人评说,五洲桃李万千名。二十世纪真罗汉,少室素喜第一僧。
63.永信
    永信,原籍安徽省颖上县小店乡,生于1965年,俗姓刘,名应成。于1983年出家少林寺,拜行正大和尚座下,师赐法名永信。永信皈依少林寺后,于1984年在江西普照寺受戒。为了提高佛学知识,曾去北京广积寺佛教培训班学习。曾任寺管会委员主任。他白天处理事务,晚上挤时间苦练少林功夫,擅长罗汉拳、羊角拐、月牙铲等。近几年,国家体委指示挖掘整理少林武术,他不仅热烈支持,而且还在百忙中四处采访,协助少林拳谱编委会编成了《少林武术要略》。
    他最近誓言重整寺僧武术队,发扬前辈"尝尽黄连苦,换来真功夫"的优良学风,发扬宗祖应诏征战、为国立勋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永信大师近几年应邀赴日本、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访问讲学,为广扬禅宗和弘扬少林武术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永信大师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全国佛教协会理事等职。
八、少林武术名师
64.刘廷
    刘廷(1844-1926),系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塔沟村人。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生,6岁时随父亲在少林寺习武,天资聪颖,武功卓进。后拜寂盘和尚为师,苦习气功、点穴等少林绝技,13岁就掌握了少林寺僧常练的五十多套拳术和十八般兵器,擅长七星拳、长护心意门拳、六合拳、六合枪、春秋大刀、气功、擒拿格斗等。公元1864年他岁已20,监院寂盘和尚任命他为教头,训练众僧习武。他德高技精,教有略,训有方,使众僧武艺超前卓捷,颇得方丈爱戴和众僧尊敬,被推任为武守备。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刘廷大师去徐州请画师绘殿宇壁画,在市中遇到数百人注目赏技。有个十七八岁的闺秀,身披
    红绸风衣,双手舞鞭,武艺超凡,观者喝彩起号,掌声如雷。少女舞鞭艺毕,收招施礼,观众再次鼓掌,经久不息。少女再次上场,连连合掌,点头谢贺,然后转身下场。突然一个歪戴帽子的豪门公子跑进场,伸手拉住少女的裙袖,嘻皮笑脸地说:"美人呀,再献几招,少爷赏你个大钱。"少女不耐烦地甩袖而去。公子大怒:"娘的,不识好歹,小子们把摊子给踢了。"四五个院丁蜂拥而上,你摔我打,搞的戈具装飞,藉破马嘶,杂技班班头忍气吞声,收拾残局,率众欲走。公子却冷笑着说:"想溜倒可以,但把娇娘留下。"说罢,给院丁们施了个眼色,爪牙们看主摇尾巴,一哄而上,拉住少女,架起就走,少女拼命呼叫。刘廷大师早就对歹徒们豺狼横蛮、残害忠良的暴行恨之入骨,他自言自语地说:"习武者若不能为民除害,习武何用;少林门徒,若不能济善扶弱,妄生少室。"于是挤出人群,挺身而出,大声喝道:"光天化日之下,欺压百姓,踢摊抢女,成何体统?"公子听后摇头摇尾地说:"大胆刁民,竟管到少爷头上啦,小子们,给他个厉害瞧瞧!"几个爪牙如狼似虎地扑向他去,刘廷大师手疾眼快,一脚一拳,接着又施了个后扫趟,四个院丁,全部倒地。公子吓得大叫一声,抱头鼠窜。
    刘廷大师对僧俗门徒,要求很严,苦心授技,提耳面命,从无私心,节节师范,德高望重,七十年如一,赢得了巩、偃、登、汝数县武林界的尊敬和嵩山南北数百里人民的爱戴,为继承和发展少林武术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刘廷大师因劳累成疾,于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去世,享年80岁。其高足门徒有法泰、贞方、贞便、德全、素光、德灵、淳兴、淳宗等。
65.刘法泰

    刘法泰(1863。1947),少林寺塔沟人,为刘廷犬师贤子。自幼随父在少林寺立学堂读书,兼习武功,7岁时,功已喜人,颇得众僧称赞。后拜纯智和尚为师,得法号贞泰。
    法泰聪明过人,在寺勤学苦练,文著武显,在数十名僧俗青少年中名列第一,监院和尚十分器重和信任。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法泰年仅二十,就被推任少林寺文书,不仅把少林寺的财务账目结算得清明如镜,而且还撰写了十几卷拳谱。在武院。此时法泰大师已暮年苍苍,但志在当年,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僧俗士同汉奸、日寇搏斗,均以卓捷的武功,爱国护寺的赤心,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捍卫了人民和寺院的利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凯歌。
    1943年8月,他去回郭镇为寺院办事,在刘村东头,遇到两个日寇抢了百姓的牛,欲要宰杀,牛主跪在地上哭着求情,日寇不仅不听,反而用枪脚捣牛主,致使头破血流,一时昏倒在地。法泰看到此情,义愤填膺,快步走到牛主跟前,乘鬼子不备,施了个溜地剪,制倒了一个,接着又来了个饿虎扑食,夺了另一个鬼子的枪,撅成两节,抛出三丈多远。两个鬼子吓得爬起来,狼狈逃窜。
    法泰从身上取出药囊,将少林还阳散吹进牛主鼻孔中,牛主立时苏醒,连连磕头谢恩。法泰扶起牛主,同情地说:"兄弟,都是一家人,快起来吧......"法泰挽着牛主,亲自送他回家。全村人闻讯后,蜂拥而来,异口同声道:"刘老师真是活菩萨显圣,老黄忠再生。"民国十七年三月,军阀石友三残部火焚少林寺,大部分和尚出山隐居,法泰曾率领十七名武僧,数次机智袭击兵匪,又冒命救火,保住了方丈室以北的殿宇。正如德禅大和尚说:"刘家世代都是少林寺的护法大士。"日寇入嵩,寺内几个恶僧暗通县大队和鬼子,多次策划劫寺佛财,都被他一一击破。还有个坏僧,违戒妄行,暗淫妇女,污染沙门净土。法泰闻之,多次良言相劝,恶僧不仅不听,反而视为眼中之钉,勾结日伪,乱加罪名,企图致法泰于死地。法泰忍无可忍,面对衣冠禽兽和伪军歹弥,英勇不屈,口诛拳伐,为捍卫祖国文化遗产和僧俗生命安全及森严佛规作出了贡献。
    法泰在晚年离寺院,把苦心培育十年功成的后生经文推荐驻寺,代理文书兼教头要职,继护少林寺禅武大业。法泰于公元1947年因病去世,享年78岁。僧俗数百、乡邻万千,沉痛悼丧。
66.许世友
    许世友(1905。1986),河南省新县人。因兄妹多,父母养活困难,于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泪别双亲,出家到少林寺,职为杂役,师赐法名永详。永详初入寺苦行杂役,晚间跟众武僧学练少林功夫,仅几年时间,就学会了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拳、炮拳,以及枪、刀、剑、棍等十八般武艺,尤其气功、桩功、吊臂功等技艺更为惊人,能飞檐走壁。据已故方丈德禅大和尚听师爷贞俊所言:"永详的白手夺刀和单刀是百里挑一,功夫独奇,号称、崖小燕青。"
    永详远离家乡,久别思亲,于1920年告假回乡探亲。因兄遭霸子毒打,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出拳将霸子砸死。他怕连累沙门,只好投军到吴佩孚营中当兵。可是一次班长无事生非,打了他两个耳光。英雄难容小人之辱,一个飞脚,踢班长跌倒丧命。如此连伤二命,县府告示捉拿,军队又要通缉问罪,无路可走,硬着头皮又回少林寺。监院担心株连沙门,便送他银两,推出门去,永详离开少林寺时才16岁。很多年轻僧人都被他义气豪爽、对人忠直的高贵品质和刻苦练武终获少林真功的奇才所钦佩,几十人含泪送行,恋恋不舍,友言相赠。永详后改名"释友"。
    许世友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29岁就升为军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立下了累累功勋。
    许世友将军虽已去世,但他的英雄形象和光辉勋绩永远活在嵩山少林寺众僧的心中.
67.梁以全
    梁以全,生于1931年,河南登封县东金店乡骆驼崖村人。自幼嗜武,从家父习少林武术,刻苦研练,武功大进。
    1977年任县体委武术教练。1980年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同年7月,任县少林武术体校校长兼总教练。1980年10月,应日本少林拳法联盟之邀,出访日本,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城市表演少林武术,受到日本朋友赞扬。1982年当选为河南省武术协会委员,同年10月被河南省体委定为专家,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常委、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当选为嵩少林拳法研究会会长。1988年4月,经省体委考评,晋升为高级教练。
    梁以全艰苦创业,勤奋执教,创办了少林武术体校、北京体院少林武术专修院,共培养千余学员,为国家输送了19名武术专科学生、7个市级武术教练、293名县级武术专职和兼职教练、11名省级武术队员。他所培养的学生,近年来参加国家和省市级武术比赛,获得170多枚奖牌(18名散打冠军),还参加拍过《少林武术》等7部电影、电视片。他还接待过不少国家和地区来访的武术爱好者,为弘扬少林武术作出了贡献。梁以全利用业余时间著书立说,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有关文章20多篇,还编著了《嵩山少林寺拳法》和《少林武术简介》,与耿直合写了《少林武术》。1992年应邀赴美国访问讲学,受到美武林界的好评。他是全国十佳拳师和少林十大老拳师之一。被授中国武术七段。
68.刘宝山
    刘宝山1930年生,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塔沟村人。出身于武术世家,祖孙六代习武,在嵩山南北颇有名气。宝山6岁就跟父亲刘献常习少林拳和十八般武艺,12岁学完了家传的长护心意门拳、七星拳、炮拳、六和拳、六合枪、齐眉棍等劲余套少林拳械。
    后来随父进少林寺院,得众僧点穴、擒拿、气功等绝技真传,并多次受著名武林高手凌斗、妙兴等秘授和指教,终获超群之武功。刚满15岁的刘宝山,去偃师看望先父之故友,
    路经十八盘时,突然听到道旁有人呼叫"救命"。他寻声找去,发现峭壁下有两个夕徒,正在捆绑一个商人,欲推下山。刘宝山大喝一声"住手"。二歹徒看宝山年幼、个矮,便傲慢地冷笑道:哼!毛孩子,竟敢逞能。"说罢,一个歹徒手持K首向宝山扑来。宝山假意逃走。歹徒穷追不放,宝山突然施了个鹞子倒翻身,一脚踢坏了歹徒的左手腕。歹徒嚎叫一声,匕首落地,狼狈逃窜。另一个歹徒看势不妙,早已夹尾溜走。宝山给商人解绑,帮其收拾行李,并亲自护送到参驾店集镇。那商人感激不尽,掏出十块银元致谢,他却连连拒绝。
    新中国成立后,刘宝山积极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斗争和生产斗争,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共产党。曾任少林寺大队团支部书记、农会主席、民兵营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工作兢兢业业,多次受到政府和乡镇的嘉奖。
    刘宝山老师为了继承先祖要"弘扬少林,为国为民争光"的遗志,从1950年就收徒传技,手把手地教儿子海钦、海科和众徒习少林拳招及十八般武艺。
    电影《少林寺》上映后,全国出现了少林武术热,每天都有省外青少年登门学艺。为了满足武术爱好者的迫切要求,刘宝山和海钦:海科等自己动手修盖了3间小房,于1978年春成立了"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
    刘家父子以高尚的武德、严明的校纪、超群的武功、精心的培育,取得全体学生的高度信任和尊敬。一传十,十传百,塔沟武校的名声大震,饮誉全国。现在,塔沟武校有校舍350余间,另有练功场地62亩,设有文化教室、练功房、浴池、食堂、医务所、商店等,给学员提供了较好的习武场所。刘宝山已年过七旬,为提高授艺质量,每天起早睡晚,亲监训练场地,传授少林武术,有时还带病做示范动作。他是少林八大老拳师之一。
    刘宝山老师办校以来,虽有收入,但仍然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把节约的钱捐给村里修建学校、铺路等,还为全国少林拳研讨会和国际少林拳报告会捐款,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爱国家、爱人民的好品德。现为少林寺十大老拳师之一和中国武术七段。
69.王超凡
    王超凡(1937~1994),法号素智,河南省登封县石道乡王楼村人。自幼嗜武,初从吴三林、释德根等习少林武术,后拜少林寺著名武僧贞和门下,艺习少林拳械,广受少林众僧点化。
    王超凡武师为了培育新的一代,于1979年在登封县15中创办了首座少林武校,先后培育了国内外徒弟500余人,授技人次达3000有余,为发扬和普及少林武术树立了典范。
    王超凡武师曾任登封县少林拳研究会会长、少林寺武术馆副馆长兼主教练、登封县少林武术协会副主席、少林拳研究会名誉会长、河南大学少林武术学院高级教练、北京大学武术气功学会顾问、郑州市佛教协会理事等职。著有《少林长护心意门拳》《少林兵器优选》,和他人合著有《少林武术要略》《少林武术自学教材》等专著,为发扬少林武术事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得到国内外少林武术界的称赞。
    王超凡大师为了发展少林武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劳累成疾,医治无效,不幸于1994年11月5日与世长辞。王超凡大师的高尚情操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70.徐祗法
    徐祗法,1925年生,字清灵,山东省郯城县郑城后村人。自幼体弱多病,跟马希贡先生习武数年。
    1936年4月经马先生介绍到少林寺为僧,拜29世和尚贞秋大师为师,师赐法号素法,授少林正宗武法。后又向贞俊和贞绪二位高僧学少林气功、硬1功、十八般兵器和武伤救治等。后因家庭原故离寺还俗。但依然牢记恩师铭志,刻苦习武,学习了太极、八极、五合、金刚、看家拳等,苦恒磨练,终获卓功。
    为发扬少林传统,振兴中国武术,1983年重回山门,共策编著了《少林看家拳》《少林金刚拳》《少林护身暗器》等100多万1字的武术专著。
    素法曾任济南军区某部特邀教练、新疆伊犁地区少林武馆教练、少林寺武术协会特邀副会长。现任登封市少林拳研究会匀学会特邀教练、少林武术运动医学会副会长、少林拳谱编委会总。
71.释德虔
    释德虔,俗姓王,幼名省印,学名长青,绰号少室山人。兄弟《 三人,排字第二,公元1943年生在河南省登封县少室山南麓的《 大金店镇王上村。自幼酷爱少林武术,8岁时皈依少林寺,拜著" 名武僧素喜和尚门下,师赐法名德虔,号惠众,字莹腾。善练少林小洪拳、手、易筋经、黑虎拳、月牙铲、八棱铜锤等,擅长少林气功和少林骨伤科。
    德虔大师幼年习武善医又修文,于1957年考上登封五中,1979年7月毕业,当年9月考入宁夏区立中医专科学校苦修医技。
    德度大帅应招到了新疆军区后勤部工程二师十四团工作,历任卫生员、医嘱等职。1966年转业到祖国最西的边城伊宁市,后调尼勒克县十月医院任中医师。
    德虔大师长期在高寒地区拼命工作,寒劳并致,患了关节炎病,于1980年11月申请退职还乡,重回少林寺,回到恩师身边,重登武坛。十年来,为挖掘和整理少林武术而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曾自费到山东、江苏、山西、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广东等十七省,行程五万里,去拜访还俗僧和老拳师,收集了大量武术资料,先后编著出版了《少林武术入门》《少林气功》《少林拳法秘传》《少林正宗七十二艺》《少林正宗绝技》《少林寺伤科秘方》等68本少林武术专著,总计1300多万字,远销到东南亚、美洲、欧洲、非洲等47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少林武术大全》一书,计320万字,附图10000余幅,出版后,向国内外发行,很快抢购一空,得到中国武术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美国纽约大学、新加坡少林国术总会、日本少林拳武道联盟等中外武术专家教授和海内外武林高手的高度评价。
    德虔法师自1982年至今,先后参加过《中华武术》《少林女和尚》《少林雄风》等13部影视剧的拍摄,均以卓捷的武技赢得了中外观众的热烈掌声。1989年至今,先后应邀20次出国,到新加坡、美国等27个国家和地区讲学授技,受到国际武坛友人的崇高信任和爱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日本、荷兰、比利时、美国、韩一国、英国、加拿大、葡萄牙、罗马尼亚、香港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名武士,先后拜德虔法师为师,就是他德高望重、武艺超群的见证。
    德虔法师近几年来先后荣获登封县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武术贡献奖、世界首届武术锦标赛贡献奖、1991年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巨大武术贡献奖、首届国际少林拳学术研讨会一等优秀论文奖、新加坡特等武术教官金杯奖、美国世界武术最佳奖章、美国少林拳研究成果金人奖等,还有泰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赠送的"医技高明"和"祖庭神医"等30面锦旗及50枚银盘、26枚盾牌等。
    1992年荣获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和中国武术协会授予的"全国武术挖掘整理一等奖"。1995年为向少林寺建寺庆典1500年献礼编著出版了《少林寺百科全书》,总计450万字,得到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体育学院颁发的中国佛武经典特等奖。1997年11月荣获美国国际武术联盟总会颁发的《少林易筋经》一等表演奖。1993年3月被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授予中国武术高级段位(七段)。德虔法师编著武术群书,大多已译成俄文、英文、朝鲜文等在世界各地发行和传播。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华盛顿邮报,还有俄罗斯、韩国等三十余家报刊、影视片,先后报道和赞扬了大师的优秀事迹。
    德虔法师现任登封市政协委员、中国少林运动医学学会会长、郑州市佛教协会理事、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武术国家一级裁判员、中国武术学会少林拳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少林拳》编辑部总编辑、少林寺国际武术学院院长、中国武术学会委员、新加坡少众山国术体育会首席国术顾问、美国世界中西医研究会名誉董事长、国际少林武术联合总会最高顾问团团长、河南省郑州市政协委员等职。现有少林寺十大拳师之一之美誉。
72.郑忠孝
    郑忠孝(法名释延孝),1963年3月25日生,高中文化程度,登封市大金店镇雷村人。自幼学习武术,16岁考入登封少林武术体校,1979年到少林寺拜释永山为师专业习武,1981年被聘到登封体委体校任教练,1983年获河南省擂台赛中量级亚军。在体校任教练期间,带领队员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的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如杨建芳、杨锐曾几次荣获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卢军、康水泉、金宝生等曾多次荣获省市冠军。1987年被聘到少林寺任武僧队总教练,和永信大师一道认真组织训练,成功地完成了少林寺武术馆的开馆表演,培养武僧延孜等在武术节国际擂台赛上夺得冠车,便少林哥武僧队扬名簿内外,赢得,多国武林界的好伴。
    1988年7月在少林寺立雪亭打败前来挑战的联邦德国拳士,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在此期间,曾和少林寺永信大师一道出访韩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为促进对外交流和振兴登封经济作出了贡献。1992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在登封西关征地30亩,建起了少林武术研究院。短短6年时间,从手中只有6万元发展到今天近两千万元的资产,从近百人发展到今天一千多人的规模,并培养了国家、省、市级比赛的冠亚军398人次,输送到高等院校武警、公安各级专业队一百多人次,多次参加国际武术节的表演任务,并取得圆满成功,曾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95年被评为登封五佳武术馆校,1996年被评为登封惟一的河4号 南省"十佳"武术馆校,后又被国家体委评为登封惟一的全国先进武术馆校,本人曾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馆校长。在办校成功后,他念念不忘家乡父老乡亲的贫穷和落后,带头捐资1万元为本村修建水泥路;为登封争创卫生城市捐资3万元;为西关建幼儿园捐资5千元;为登封西关建小学捐资1万元;为本村建小学捐资物万多元。每逢节假日经常回家乡看望孤寡老人,并支助上不起学的失学儿童二十余人次。
    1996年当选为登封市第一届政协委员。因成绩显著,1998年当选为少林武术界惟一的郑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现有少林寺十八罗汉之一之美称。
73.李朋宾
    李朋宾,法名德仪,系少林寺第三十一世皈依弟子。生于1951年3月15日,大专文化程度,原籍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罗庄镇。8岁入学,1968年7月中学毕业,后来在山东党校经济管理系学习、毕业。幼年酷爱武术,拜临沂地方著名拳师何秀奎为师,苦练少林十趟、大洪拳、春秋大刀等。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披星戴月,坚持不懈,几十年如一日,终成卓功。朋宾不仅刻苦练功,而且武德高尚,他常说:"天下老人者皆我父母,天下同辈者皆我兄弟,天下幼小者皆我子女;对年长者尊,对同辈者和,对年幼者爱。"
    朋宾的幼年,故居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加上双亲多病,生活十分困难,使他饱尝了贫困、饥寒和曲折。朋宾在艰难的海洋中漂泊,成长,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坚强、正直、善良、侠义、敢于拼搏的英雄汉。他经常把节衣缩食的积累献给不相识的有困难的人。
    朋宾为了发扬民族文化和增强人民体质,于1974年任临沂警察武术教练期间,提耳面命地向学员传授武术技艺。他以高强的武艺,数次见义勇为,严惩歹徒,营救群众。1981年任罗庄司法助理兼武术总教练;1986年任罗庄镇兴隆集团公司总经理兼武术总教练;同年10月为了提高武技,登嵩山专程拜少林寺住持、全国著名武师素喜大和尚为师,师赐法名德仪。
    朋宾皈依少林寺后,从师学到少林达摩易筋经、八段锦和少林心意把、心意拳等。在学艺期间,表现特别谦逊、好学,进步飞快,是百里挑一的贤徒。素喜和尚为表彰他,特亲手给他题写了"鲁南贤徒,德仪好汉"的条幅。
    朋宾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为了使临沂经济繁荣,绞尽了脑汁,千方百计地搞好自己经管的企业,天天早起晚睡,拼命工作,使兴隆集团公司进入全国十强行列,为振兴临沂经济和使罗庄人民早日进入小康水平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临沂市委、市政府多次嘉奖,并于1996年提升他任罗庄镇副镇长。
    朋宾为武术事业而忘我工作的事迹波传国外。美国国际少林拳联合总会于1999年12月聘请他任首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少林寺国际武术学院也聘请他为客座教授。
74.徐勤艳
    徐勤艳,1962年生,女,字惠英,山东郯城县城关镇郑城后村人。自幼酷爱武术,初从父徐祗法习少林拳械。1983年春随父赴嵩山少林寺,拜素喜和尚为师,师赐法名德炎。
    徐勤艳皈依少林后,跟素喜和尚学练少林洪拳、通臂拳、梅花棍、八仙剑、九节鞭等。仅3年时间,武功大进。擅长九节鞭、看家拳等。1980年至1983年间,曾多次持技制服歹徒,号称"鲁南女侠"。1984年春任少林寺青少年武术馆副总教练。1985年被北京大学武术气功学会聘请为特邀教练。
    徐勤艳遵照国家体委关于"挖掘、整理、普及、提高"的武术工作方针,把自己家传的珍贵
    拳谱加以整理,同他人联合编写了《少林武术入门》《少林气功》《少林罗汉拳》《少林长寿秘诀》和《少林绝技》等。同时还主编了《少林功夫辞典》,于1989年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世界大学出版社书展,并被河南郑州市历史学会授予荣誉奖。1999年3月被评为中国武术六段。
75.耿军
    耿军,法号释德君,1968年出生。系少林寺三十一世皈依弟子、孟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焦作市政协常委、国家一级气功师、全国十佳教练员、中国少林气功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少林武术运动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少林拳研究会常委、济南军区特警部队特邀武功总教练。
    1983年拜在少林寺著名武僧素法大师门下学艺,成为六师的关门弟子。后经大师引荐,继拜少林寺当代住持素喜法师和七星螳螂拳一代宗师李占元老师门下学艺,较系统地掌握了少林、武当等门派的功夫。在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南北少林武术大汇演、全国武林精英大赛、全国武术演武大会、中华民间武术精粹大赛中6次获得少林拳冠军,在第二届中华民间武术精粹大赛中获得象征少林武术最高荣誉的"达摩杯"一座,多次率队出访香港、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耿军的事迹被收录入《中国武术名家大辞典》《古今少林名人辞典》《世界名人录》等书中。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光明日报、中国体育报、中国青年报和国际时报、中华噫报、诗化日报宙弘k口士B熊生穷#闻凿付胙甘丢骊螺漕。
76.宋瑞喜
    宋瑞喜,生于1956年,少林寺第三十一世皈依弟子,系马来西亚古晋市人,祖籍广东。自幼酷爱武术,从地方武术高手演练南少林拳械、十八般武艺,功夫卓著,众赞小罗汉。瑞喜天资聪明,学习快进,跃班高中毕业,又上大学,经过数年深造后晋升为武学教授,并荣获博士学位,成为马来西亚西部著名的华人才子。
    宋瑞喜先生曾以最佳武技荣获在美国举行的世界武术十大金牌奖。1992年荣获美国传记协会风云人物称誉,并且荣获砂劳越州政府颁发的杰出青年奖。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四届世界杯国际武术金标赛中荣获表演组冠军。多次率团参加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并荣获多枚金牌,为砂劳越人民争得无限荣光。
    瑞喜教授在古晋市开办了人民文化艺术学院,兴办教育,精心教学,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但他却道德高尚,不图名利,得砂劳越各界人士的称赞。为了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和提高武技,于1999年9月不远万里,专程到中国嵩山少林寺拜闻名中外的素喜大和尚为师,师赐法名德瑞。德瑞皈依少林寺后,不仅得到素喜大和尚的广泛指教,而且还学到少林稀有兵器和少林气功等。
    德瑞现任马来西亚武术联盟总会会长、砂劳越人民文化艺术学院院长、国际少林拳联合总会副主席等职。
77.苏勇钦
    苏勇钦(法名行钦),系少林寺第三十二世弟子,原籍福建省莆田市。自幼喜欢武术,后赴嵩山少林寺拜释德虔法下,师赐法名行钦。
    行钦皈依少林寺后,从师苦练红拳、罗汉拳、散打、气功:点穴和十八般武艺,三年时间,武技大进,同时还跟师学习针灸、少林骨伤科等。可谓"武医兼通".出类拔萃。行钦现任中国少林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林运动医学学会特邀研究员、国际少林拳联合总会会员、广西桂林市博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他誓言要为弘扬少林武术和繁荣国民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顶部

潮汕武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8-2013 desgin by wanbo 技术支持:万博科技
QQ:121998899 邮箱:121998899@qq.com 粤ICP备14013667号
全国服务热线:4008-236-889http://www.chaoshanws.com/skins/wsw/APP/Tpl/images/top_banner.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