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潮汕武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少林武术总论(9)

点击数:26432014-03-31 01:41:33 来源: 潮汕武术网

 

少林拳法基础
一、手型和手法
拳谱云:"手为人身之矛。"手不仅是一个创造财富、改造山河的宝贵工具,而且在武术的拳法中为攻人之锐、防身之盾,攻和防都依一双灵敏、锐利的手。
手在拳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型分掌、爪、勾手、拳(分四平拳和瓦楞拳两种)和肘五种。其练法根据型有不同:掌者以练劈、推、撩、切、抢;爪者以练抓、捏、撤、崩;勾手者以练甩、勾、钻、啄、搂;拳者多练冲、砸、劈、撩、崩、揣;肘者多练冲、扛、摆和磕等。
(一)掌
1.正立掌 即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内屈,掌尖向上,掌心向前,主要用于推击对方。
2.侧立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内扣,掌指向上,掌心向内。主要用于劈击对方。3.倒立掌 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内屈,掌尖向下。掌心向前叫阳倒立掌;掌心向后叫阴倒立掌。主要用于打下或托对方腹部。
4.反掌掌出后,掌心向侧或向后,主要用于偷击对方面部。
5.仰掌也叫抢掌,击出后掌指向前,掌心向上,四指问微留缝隙,拇指内扣,主要用于抢击对方咽喉部位或眼睛。
6.横掌 出右手者掌尖向左,出左手者掌尖向右,掌心均向上。主要用掌指横抢对方的胸肋或腹侧,且有利于用手掌架于头前上方。护自己的头面部。
(二)爪
爪者分龙爪、猴爪、鹰爪、虎爪、五花爪等,形异且用法不同。
1.龙爪四指并拢伸直,拇指伸展,微向内收,主要用于锁对方胸部。或托拿对方腰胯和肩部。
2.猴爪五指向内屈拢,但不要捏在一起。主要用于隐势偷击对方,出以猴爪,击后疾变为拳。
3.鹰爪 四瑁开死,弟一、昂二佰节州芎叫,僻佰出腮土贾用丁彤刖月因,04.虎爪五指微分,并使五指的第一节,向内稍屈,五指间距二至三分。主要用于推、抓打、劈击对方。
成勾手,主要用于五指钻点打击对方。如螳螂拳、五禽拳、五子拳等多用勾手。
(四)拳
1.拳的握法
少林拳法中,最常用的手型就是拳。拳的握法有两种。一种是四指并拢,四指弯曲,紧握于掌心内,拇指扣压在食指的第二节骨间侧面,此为四平拳(图13)。
还有一种叫瓦楞拳,用得较少。其握法:是四指弯曲内扣,拇指端封闭食指屈空眼。
2.拳的用法
(1)标拳:也叫直拳或冲拳。出击前拳心向上,标出后,拳心向下。用于向前冲击对方腹部。
(2)阳拳:即屈肘向胸前上方,冲击对方的下颌部或面部,拳心向里。(3)阴拳:击出后,拳心向后下方,主要用于击打对方的下腹部。
(4)砸拳:由上向下砸击,主要用于击打对方的要害部位。
(5)劈拳:拳眼向上,拳心向内,由前上方向外或向后下方劈砸。主要用于劈击对方的大腿部或身后的来犯者。
(6)飞拳:拳心向内或向下,由胸前向上飞击,主要用于袭击对方的头面部和下颌部。
(五)肘
肘为手法的补充。握拳屈肘,以肘尖向前冲击对方的胸部或腹部,名为冲心肘。
(六)手法旨要
拳谱日:"手者为护身之卒,击人之矛也。"
手形者,掌、爪、勾、拳是也。掌者,迎面推,劈面打,反掌扳击,搂来按,上下劈,左右掠。爪者,迎面抓,龙爪托,猴爪偷疾抓,鹰爪把眼挖,花爪封闭捕龙娃。勾者,藏虎发力大,左右拐拨后拦爪。拳者,护身之首,击打之魁,拳握挤无隙,滚而出,扣如粘,出如电,收如闪,标出似飞箭,左右似穿梭,冲砸劈标阴阳势,一对铁拳安天地。更有瓦楞
奇一形,钻打如矛,擂捶挤拨,十字架打,变化无穷。
手法者,曲非曲,直非直,滚而动,疾而出。打人不见手,见手非为能。铁拳铜爪刺猬爪,金丝钧锤威力大。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发劲生火燃烈烈,火化为土易生金,金能克铜克铁亦制钢,万夫难挡也。
拳谱日:手随足落,手到步不移,打人不见手,出进不见影。出手托肩里合肘,左右扶肋似水流,击首尾动一线起,打法须向崩拳勾。
拳法者,握而不伸,握固其指,团聚精气。拳握固,一齐着力,必定击之不散,分之不开,方为合穷之妙。出时松而疾,中时准而狠,收时快如风,防守如铁壁。
掌法:其根在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掌有立掌、横掌、顺掌、侧掌、阳掌、阴掌等。但都是四指紧排,拇指屈贴,名为柳叶掌,亦名班禅掌。另一种是五指微屈如虎爪龄,名为虎爪掌。虽两种形状,名称不同,且有双掌齐出,单掌独进的区别。但用法一样,总以丹田吐气,气贯掌心。
腕法:重在旋抖。
指法:弹钻扣点。拳没掌能,掌没指能,指为掌之先锋。
(七)手法秘诀
1.掌法秘诀
练掌先运气,气由丹田起,精沛猛发劲,经胸发出去,单推力要猛,双推力要齐。撩掌向外滑,劈掌如斧下,崩掌如开花,切掌如切瓜,护头云盖掌,抢掌如箭发。出掌快如风,着穴如扎钉,收掌如闪电,打人不见影。苦练朱砂掌,三年定成功。
2.爪法秘诀
少林四爪法,龙猴鹰虎花,招势变化多,疾出疾收把,出拳作虚势,爪抓血飞洒。
3.勾手秘诀
勾手法别奇,五指撮一起,甩打向后挂。上崩如铁抓,采手速变动,钻打如插泥,撩掠如螳螂,附体如攀枝。
4.拳法秘诀
少林武艺十八般,拳法皆是诸艺源。拳术一通晓百械,拳法初功尤占先。运气用气与纳气,手足身步眼法全。筋法合法练身法,虚实进退灵中练。指法掌法与拳法,筋警懈绽是要关。呼吸动静久磨练,枪刀剑棍拳为源。单练功深变群打,对练步步出实战。少林功夫在恒苦,少林武技妙在精。少林拳法别一格,五指紧扣无缝隙。四指内扣过掌心,拇指劲压食中指。出拳就如蛇打滚,击拳劲发似火炮,上阳下阴取一线,左右横打稳准狠。更有瓦楞拳独奇,钻打并用武坛稀,一对铁拳除强暴,一双铜锤安社稷。
(1)练拳秘诀
少林拳打一条线,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开始演练,脚在一条线,向外开,脚肩。双手抱拳,与腰使平,中气宜领,站在中央。两眼使平,向前平看。气要随手,换要,气发四梢,气要走平。开始行动,连用五行,五行相克,五行相合。动如风,站女重如泰山,轻如鹅毛。惟要上身动,还要后腿蹬。抬手打人不见形,见形不为能。软:花硬如钉,软能克硬,硬能克软。发声如雷响,气发如摧齿,如此练功夫,九牛二虎.蓄在身。
(2)出拳歌诀
拳打一气连,出拳如崩山,交战杀气勇,着点进如钻,源发如洪暴,拳出似放箭,一合气,二妙内外掺,拳随龙虎身,铁锤砸碎山。
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着摧着落,起字指身平,盖生一势身终情。武艺要盛,四稍要齐。后腿大力攻,头顶日月分四齐。
5.肘法秘诀
练肘先磨臂,一日撞十次,若感肉臂痛,切莫练中止,五年成铁臂,屈肘成铁矣,冲肘如进矛,磕肘如擂石。摆肘如撅杆,合肘挑肘隙。
冲肘雨相依,起落常护心,用肘宣近取,最忌远处寻,变化要疾速,露形势已尽,中起领根梢,呼应能制人。两手垂屈肘弯藏,一起三打人难防,伸又伸来屈又屈。交手用短不用长。
6.腕法秘诀
手之变化,决策于腕,掌根锐骨,即为腕动,玲珑活泼,蓄引刚柔。擒拿点打,无不应顺,掌腕合穷,方能制人,腕连手背,劲发一气,腕滞力掘,徒劳费神。
7.指法秘诀
力由气所崩,气由丹田发,上提拨千斤,下插如扎针,弹钻点扣打,十指挥钢针,弹处致晕厥,钻墙锐二寸,三扣发火星,一点瞬亡人,螳螂攀草梢,步步缠枝紧,多演五擒爪,抓勾拿千斤。
二、足型和练法
足,也称脚,在少林拳法中占重要地位。
拳谱日:"足为腿之梢,人之基石,地上流星。"特别是少林拳,向有南拳北腿之说,而脚又为腿之梢,人之基石,在技法上有着制人的特殊意义和作用。
(一)足 型
分绷脚、平脚和勾脚。
(二)足的技法和练法
足型虽然简单,但在拳术中和交手中的用法却十分复杂,常用的是:弹、踢、踩、蹬、跺、踹、绊、勾、泼、摆、飞、十字、连环和旋风等。足法在拳术中大多与脚法和步法有密切的关系,无脚腿难行,无腿不成步,三者既有独立的各自特殊性,又有合一的整体性,密切相关,协调演练,统一发挥作用。
1.踩脚一脚立地,另一脚向前上方弹踢,足面绷平。主要用于踢击对方的下腹部和裆部。练习时,可用同侧手掌击拍弹踢脚的脚面。
2.摆脚也叫外撇脸,即起脚向外侧弹踢,同时出双手向前由外向内,拍击脚面,是踢打并用的足法。
3.泼脚 以一脚立地,用另一脚由外向内扫转一周(泼右脚向左扫转,泼左脚向右扫转)。
4.恨脚也叫震脚。一脚立地,另一脚用力下跺。主要用于跺击对方的足部。
5.勾脚一脚立地,另一脚向后或向外伸出成勾形。主要用于勾拉对方的小腿,将对方勾倒。
6.绊脚一脚立地,另一脚迅速插到对方的一脚外侧,然后双手抓住对方上部,向绊脚外侧方向用劲,致使对方倒地。
7.旋风脚抬两脚向上旋跳摆起,全身腾空(体左转360度),用对侧手掌拍击摆起的脚面,主要用于横扫群敌或翻身袭击左右来侵者。
8.二起脚二脚带身向前上纵步弹踢,当使全身腾空,用同侧手掌击脚面。主要用于抢步向前踢击对方。
9.十字脚也叫斜连环脚。先抬右脚向左侧弹踢,再伸左脚向右侧弹踢,主要用于单对群打突围时,向一个方向猛攻,突破缺口。
足法欹诀:
足立地时稳如山,脚踢,跺踩要自然,惟有随跳足要起,警起多看在骨尖,前足稍横后足顺,横顺相扣丁字劲,趾不仰来跟不拨,足趾抓地如虎爪,步桩要稳足心空,如橛楔地快如风,轻灵稳固掌重心,踢蹬踏跺如飞蜢。
三、身型和练法
身为人体之躯干,上联手臂,下联足,顶联头颅,是人之运动的枢纽。身型和练法都比交简单。就从身型来说,在拳术运动中分直身、侧身、仰身和俯身,既属型又属用法,另外还旨滚身、翻身、束身、转身、斜身等,偏重于用法。现将上述之法综合分述如下:
1.盲身伞身挺盲站立。多用于演练前的预备势,或完成套路后的收势。
2.侧身 由正身位向左或向右转90度,使一侧朝向对方,多用于攻防中需要转动身躯者,是身法的过渡动作。
3.斜身 即上身向一侧斜。多用于交战时闪躲敌人。
4.束身两腿屈膝半蹲,使身躯下缩。交战中对方来势凶猛时,多用束身闪躲。
5.翻身根据需要,使身体翻转180~360度。多用于对付身后或两侧突然来袭击的犯者。
6.转身即向左或向右转90度或180度,是身法中的过渡动作。
7.俯身也叫爬身,使身向前俯。多用于距敌较远时,为袭对方而身向前俯,必要时一脚向后翘起。
8.仰身上身后仰,当对方击我上体时,而我来不及退却,而向后仰身闪躲。
9.滚身两脚不动,仅上体向左或向右滚转,多用于上体遭对方袭击时,向两则闪躲。
身法歌诀:
心动如火焰,肝动如飞箭,肺动沉雷声,脾动大力攻,肾动快如风,五行顺力雄,放胆即成功,手发似药箭,身躯如弩弓,身以滚而动,发劲抖腰力无穷,纵身猛冲山可崩。
身法指要:
身是人体的主干,上架两臂头颅,下携两腿十爪,中支体躯,构成巨龙,行之长空宇宙。身比喻成弩弓,手比喻为药箭,实表其意。
五气即指五脏的真气,练成一字,统归于丹田,运用自如,吸聚锐,叫发力,巍威成雄,锐不可当。
身法者,即起、落、进、退、反、侧、收、纵。起要横,落要顺,进步要低,退步要高,反身便于顾后,侧身便于顾左右。收如伏猫,纵如放虎。身以正直,灵活,刚含柔,柔蓄刚,刚柔相济。动身起身者:起望高,束身而起;落望低,展身而落;起束身,视下而落。
四、目艮 法
眼为心之探,脑之察,全身之灵。手之劲,足之弹,皆有眼目映于心,报于脑。眼神八法(明、暗、虚、实、暴、瞑、波、眯),主要用于散打和格斗。
1.明法两眼要睁大瞪圆,始终盯着对方的神色、表情、手足、招技,敏接其势,疾还击去,灵活机动,无不胜之。
2.暗法 表其明,使其暗;既无表面上眼视其对方明处,而实际专视对方不备之处或薄弱环节,突然袭击,使其措手不及。
3.虚法两眼故意丧神,显示出害怕欲逃的样子,以麻痹对方,待机进攻,疾速接之,打他个出其不意。
4.实法眼神庄严,从容镇静,目盯对方,毫不胆怯。使对方知道我本领在身,不敢冒犯。
5.暴法横眉怒目,死盯对方,以虎眼之势,压倒对方乳羊之力。
6.瞑法眼神与明法、实法一样,并以眼的余光向下或左右瞑视,寻其对方薄弱环节,突然袭击之。
7.波法 以明法盯住对方,从容交战,巧用眼边上的微光偷扫对方薄弱环节或要害部位,乘机攻打。
8.眯法也叫诱法。即外弱内强。两眼故意失神废眯,似睁非睁,似闭非闭,使对方错误地判断而盲目进攻。我可乘机取其对方薄弱环节,或失足失手之处,巧攻取胜。
眼法歌诀:
眼似闪电,脑随眼变,耳听四方,全身尽眼,手到眼到,以眼注眼。按"眼似闪电"是说眼视万物,收集情报要快,就像闪电一样疾速灵敏。"脑随眼变",即
交战中,脑的决策完全靠眼耳侦探的情况来定。"耳听四方,全身尽眼",耳有收听八方传音之功,武士也应有全身尽眼之能,这样才能做到攻前顾后,打左顾右,防守严密,攻而胜之。"眼到手到,以眼注眼"是说如交战中,眼不仅要随时识破对方阵势,招势和策略,而且以目盯目,高于对方一着。
在平时研练中,眼要应其明亮,观清阵势,看准把位,击中要害。初练者,眼要平视切莫下视、斜视,要与全身各部动作紧密配合,做到眼到手到,眼到足到,眼到身到。
五 步型和步法
(一)步 型
少林拳法中常见的步型有弓步、马步、虚步、插步、仆步、歇步、并步、拖步、丁字步、玉环步、四六步、盖步等。
1.弓步又名弓箭步,前腿屈膝,半蹲成90度,后腿蹬直,形似弓箭,故名量步。前脚稍向里扣,后脚尖全向里扣。
2.马步也叫坐山或马步桩,即两腿屈膝半蹲,两膝盖稍向外展,两脚尖内扣,挺胸塌腰,形如骑马。
3.虚步一脚在后立地支撑,另一脚在前脚尖点地,脚跟离地,两腿屈膝。4.插步两腿间距半步,使两腿成"x"形。用于退步或进步时的临时步法。
5.仆步一腿铺地伸直、膝关节伸直绷紧,脚尖内扣,另一腿屈膝全蹲,多用于内躲或擒抓对方后按地扣打。
6.歇步两腿成大插步后,屈膝全蹲,臀部坐于后小腿上,形如休息。多用于失利时闪躲或歇息。
7.并步两脚向前上步并立,是一种临时步法,用于观势以酌情变步。
俗话说:"步架拳行,步不到功难到家,步不成型难成雄。"特别是初学者更应该认真学习,刻苦研练。常见的步法有上步、退步、跳步、箭步、飞步、移步、纵步、垫步等。
1.上步 向前上一步,或两脚轮流向前上步,步大者称大步,步小者称小步,上半步者称半步。多用于攻法。
2.退步也叫倒步。脚向后退一步,或两脚轮流向后退步。用于退或转向。
3.跳步两只脚同时离地,向前或向后跳一步。用于速进或速退。
4.箭步一脚着地,另一只脚向前快速跳一大步。用于交战时,距敌太远,特以跳大步进攻。
5.飞步两脚带腿同时向前向上用力猛跳,用于交战时,追逃者向上跳步,或群打时将要失利,而飞步向高处跳步而逃。
6.移步因战机需要,一腿向体侧移动者称移步,用于进攻或后退。
7.纵步一只脚先起,再抬另一只脚向前纵跳一大步。用于纵跳向前击敌。
8.垫步两只脚先后起跳,前脚向前落半步或一步。后脚向前跳步落到前脚起跳前的位置,用于增力向前推击或踢击敌人。
(三)步法歌诀
1.步法总歌
步为人之马,全身凭它架。弓步站如钉,雷击不摇动。定势如础石,双手送雷霆。马步埋深桩,日站三炷香。久练架泰山,顶住白谷壮。虚步单立腿,试探假与真。实则用弓步,虚则退如飞。实战攻与退,步法是根本。2.进步法诀
进步快如风,失机退宜快,乘势则锋人,身稍向前迈。掌实即须吐,发声使惊怪。变化幻如云,迟快分胜败。
3.趋避秘诀 "
趋避眼须快,左右见机行,趋从避中取,实在虚处生。攻力虽制我,隙开莫消停,势猛如骏奔,四两拨千斤。遇人交手,相距二三尺远,可以用寸步。所谓寸步,即一步可以达到。如相距五尺远,可用垫步。垫步即先抬后脚垫一步,前脚随之离地,向前落一步,若交战中偶遇身强力大者,可用过步攻之。所谓过步,就是进前脚急过后脚,要做到起步在人前,落步过于人。
若距敌有一丈或八尺远,必须用快步。快步就是起前脚带后脚,跳跃而往,有虎窜马奔之意。
若遇人多,或带有兵器,就连脚带腿,快如放箭而上。如鹞子翻身,燕子取水等均用箭步。学武术者,要习之纯熟,用之无心,方显其妙。
六、腿 法
俗话说"南拳北腿",腿法在少林武术中很重要。尤其是初学少林武术的人,应该在腿法上下一番功夫。腿法比手法难度大,用途也广。在学习腿法之前,必须先练好腿法初功。
(一)腿法初功
1.正展左脚立地腿要直,右脚放在同腰高的窗台或凳子上,勾脚尖,膝盖绷直,双手按膝盖,上体向前缓缓俯压,约停几分钟,上体复原位。再俯身按压膝盖数次(图37)。腿然后换俯按。每日清晨约练10-15次。
2.侧展左脚立地,腿伸直,右腿放在同腰高的台阶或凳子上,勾脚尖,膝盖伸直,左手叉于腰侧,右臂屈肘,右手握拳,上体向右侧压。依此法反复压35次,即可换腿。
3.侧刁 此功是侧展的继续,侧展练三个月后,可以逐渐改练侧刁。方法同侧展,但脚的高度要上提到与肩同高,左手上架于头顶之上,右臂伸直下垂,上体缓缓向右侧屈,使头部向右脚尖靠拢。右腿必须挺直,上架的左手去刁抓右脚尖。依上法反复练习3。5次即可换腿。
4.反翘两手向前扶一横杆或台阶,左腿支撑,右腿伸直向后上方慢慢翘起,右脚面绷平,上体前俯。练3~5分钟即可换腿。
5.探星先做展腿动作3。5次,稍停片刻,可练此功。其练法是:面对墙壁,左腿支撑,右脚高举伸直,脚跟靠墙,两手抱住小腿下部,上体向前贴靠右腿,前额向右脚尖靠近。初练时,不可过分用力。每练三次休息半刻,再继续进行,两腿轮换。
6.侧探星其方法同侧刁,只是脚尽量向高处架,上体尽力挺直。
7.蹲搬左脚向前迈一步,全腿伸直,左脚跟着地,勾脚尖;右腿屈膝下蹲,两手握左脚掌,使上体向前俯。
8.睡搬两腿姿势同蹲搬。左手托腰,右手握住左脚掌,上体前俯时,缓缓向左伸转,使头右侧尽力靠近左脚尖,形似睡势(图44)。稍停片刻,上体复原,再做第二次。两腿轮换。此功宜在早晨练习;每天练5~7次。
9.悬搬右腿直立,左腿屈膝提起,左手抱住左小腿上部,右手握住左脚外侧,使小腿与大腿,大腿与胸部尽量贴紧。上体不可东倒西歪。
10.背搬①左腿直立,左手托腰,右腿屈膝提起,右手经右小腿后面,握住右脚外侧。②然后,右手握右脚,使右腿向体右侧缓缓上举,右脚尖尽量向头右侧靠近,左臂伸直侧上举,维持平衡。
11.双岔两腿左右分开,屈膝下蹲,两手扶地,使重心缓缓下降,两腿向两侧慢慢伸直。脚尖朝上,两脚跟着地,上体挺直,目视前方。练此功时,切记不能过分用力,以免损伤韧带,影响健康和练功。
12.前后岔两腿前后分开,两手扶地,使重心缓缓下降,前腿伸直,脚尖朝上,后脚绷直,脚面着地。然后,上体挺直,两臂侧平举,目视前方。
(二)常用腿法
1.蹬腿两脚并立,两手握拳,抱于腰间,右腿向前上一步,左腿屈膝提起,以脚跟领先向前蹬出。然后换蹬右腿,两腿轮换做10~15次。
2.正踢也叫前踢。两臂侧平举,左脚向前上一步,右脚伸直勾脚尖,向前上方蹬踢。右腿下落后,再依上法踢左腿,轮流练踢,每日早晨练踢10~20次。
3.侧踢左脚上前半步,上体右转,同时,右脚伸直,勾脚尖向左耳侧踢起,左拳由外向上划弧,上架于头左侧上方,右臂屈肘向内横穿,贴于腹前。右腿落地后前上半步,脚尖外摆,上体左转,同时左脚伸直勾脚尖,向右耳侧踢起,右拳由外向上划,上架于头右侧上方,左拳屈肘、向内横穿、贴于腹前。以上法轮流侧踢,每次各练10~15次。"。4.倒踢两手握拳,两臂侧平举,左脚向前上半步,右脚向后踢,后踢的脚尽量靠近头后部,使上体与脚成半弧型。依上法者倒踢左脚。
5.前弹腿一脚直立,另一腿提膝,脚面绷平,向前弹踢,同时两手握拳,抱于腰间。弹腿不可过高,一般弹击对方下肢。
6.侧弹腿也叫侧踹。先抬右脚向前半步,上体右转,同时,抬左脚体转向左侧弹蹬,高不过膝。左脚落地后再前上半步,上体左转,同时抬右腿向右侧弹蹬。
以上动作轮流向左右弹蹬。每天早晨练习较宜,每次各练10-15分钟。
7.空弹腿左脚向前上步,再抬右脚向左横上一步,速起左脚向左侧前上方弹踢(使全身腾空)。切记落地时必须以两脚前脚领先着地,两手握拳,护于腰间。
落地之后,左脚向右横上一步,起跳,速起右脚向右前上方弹踢(全身腾空),两拳仍抱于腰间。
8.外摆腿两脚并立,两臂侧平举,左脚向左前上一步,同时抬右脚向右侧向外上方踢摆。右脚落地后再向前上半步,再抬左腿向左向外侧上方踢摆。
9.里合腿也叫里摆腿,两脚并立,两臂侧平举,左脚向前一步,抬右腿向左上方弹摆,使脚尖尽量向左耳侧靠拢,脚尖内勾,右脚落地后,再向前上半步,抬左脚向右上方踢摆,脚尖内勾,使左脚尖尽量靠拢耳右侧。
10.前扫腿左腿向前上一步,屈膝全蹲,上体前俯,两手扶地,右腿伸直,脚掌着地,以左脚前脚掌为轴,抬右腿由体右侧沿地面向左往后返前扫一圈。
11.后扫腿右腿屈膝全蹲,左腿伸直,两手扶地,以右脚掌为轴,抬左腿扫一圈(360度)。
(三)腿法秘诀
1.腿法总诀
少林武功重在脚,弹踢蹬扫摆里合,先练拨筋压腿膝,痴出速收过眉飞,倒踢侧踹发劲猛,扫腿旋风一霎时,苦恒能成飞毛腿,亦成天兵走天梯。练拳先练腿,四更把筋伸,双手压膝直,莫忘劲弹腿,
踢腿要使劲,全腿要伸直,蹬腿悬立稳,里摆向耳根,外摆飞虹线,倒踢狠而准,侧踢疾收足,扫腿如伐林,横扫如闪电,飞腿能攀云,若得此功夫,若练十三春。
2.腿法要诀
晨练腿法先拨筋,晚练飞腿须夜深,汗流浃背不停步,探星叉腰要谨慎。
3.腿法秘要
腿为少林之最,气守丹田腿戒备,丹田发气如甩钗,冷箭腿者善取阴,单胯腿者善破肚,摆脚善打天立汉,里合专门拿耳根,倒踢亦名回马蹄,一时失眼丧黄泉,束腿能踩巨石碎,绊腿能铲千斤桩,叉腿猛虎露假象,疾起旋风遮于地,勾脚能卸将军膝,七十二艺不出脚,步步为营腿法奇,早知妙脚在何功,时不宜迟练功底,晚练腿法过一更,晨练三更满天星,夏练三伏抗火暴,冬练三九冰眉头,苦恒不被虚言玄,少林腿功为艺源。
4.湛举大师论腿法歌诀
少林拳法腿为首,练成真功飞云走,能坡铁拳转阵势,能助肉拳开天喉,想飞必须先练走,切莫忘记腿功头。
5.展腿歌诀
少林拳法腿为冠,四更寂宅把腿展,足踏老墙三尺阶,双手重压莫打弯,压腿需练三百天。头触膝峰灵自然。
6.探星歌诀
四更练探星,脚节柔而轻,力尽而不过,久练自然成,功练十三秋,软功刚柔生。
7.搬腿歌诀
少林腿法搬为先,苦恒研练莫嫌难。蹲搬立腿要蹬直,睡搬膝部莫打弯,金鸡独立搬悬腿,朝天搬腿遇耳环,蹬搬须站独立稳,久练蹲搬过嵩山, 背搬悬脚过头梢,对侧衡臂平肩好,搬腿苦练三百天,屈伸弹跳都自然。
8.叉腿歌诀
叉腿宜晨练,两脚仆地转,跟至腿胯部,贴地如铺棉。先练前后顺,次练横盖天,开头挣靠手,切莫伤节关。更莫心骤急,忌把筋致残,顺叉阴阳脚,跃叉如坐垫。卧龙腾云走,功练三更半,若练十三春,恒而功自然。
9.扫腿歌诀
黑虎右扑来,单叉可避它,疾施扫趟腿,铁柱可排开,前来施前扫,后来后扫趟,腿起一阵风,山林霎时排,莫看一条腿,弹扫送暴客。
七、厨 法
跳法是步法与腿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运动形式。
1.跑跳两脚并立,两手抱拳,向前方小步快跑。约跑至一丈远,以右脚踏地,速起左脚向前跨一大步,右脚紧随身起,使全身腾空,两拳变掌,随身向前摆动,两脚同时向前落地成并步。
2.高纵跳两足并立,两手抱于腰侧。高纵跳的起步同跑跳,右脚起跳后,速抬左脚向高处远处纵跳一大步,右脚紧随身起,使全身腾空,两拳变掌,向外向上划弧,然后向前并掌,掌心向下。
八翻腾法
1.翻车轮两足开立,上身迅速向左(或右)侧前俯,两手在左前下(或右前下方)按地,两足疾速抬起,向右前方(或左前方)腾翻,使全身倒立,向左前方(或右前方)落地,身复原位。
练此动作,必须寻找一块平坦较软的场地(有条件者可以铺一大块软垫),每日早晨或下午练10-15次。两手扶地练到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可以练一手扶地翻。练习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起步速,翻腾快,落步稳。
②倒立直,两脚起落划弧要圆。
③由慢到快,由原地起翻,逐渐过渡到跑跳起翻。
④注意安全。
2.空旋翻
(1)小旋翻:两脚开立,两臂自然屈肘,附于腰侧,先抬左脚向前上半步,同时上体右转90度,转体的同时,速起右脚,随即起左脚,使全身向右腾空平横旋转360度。旋翻时两拳变掌.两臂随身而动。每次练习10~15次。
(2)大旋翻:当小旋翻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再练大旋翻。方法同小旋翻,只是起脚时,尽量向高处跳,同时体向前俯,成斜横身,旋翻在空中时,两臂随身撩摆,起落协调。练习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起步翻旋快,落地稳。
②尽量向高空旋翻。
③全身腾空后,尽量下落快速。
④从起步到两脚落地,体转应保证360度。
⑤注意安全。
(3)腾空翻(鲤鱼打挺):此动作是旋翻腾空跳跃的综合动作。练此功分助翻和自翻两个阶段。空翻虽然难度大,但只要有恒心,练习得法,是会成功的(一般需半年至一年时间)。
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①选择地势平坦,宽阔的场地,再铺上一块长8米、宽9米的软垫。②必须有一名教练或有一定武技的人为助手,站在身旁助翻。
③练者身挺直,两足并立,先自练3-4次翻车轮,再练几次单手扶地车轮,最后练腾空翻。练时先用双手或单手轻轻扶地,主要靠腰下部和两腿的后摆和翻甩力,使其全身迅速腾翻。
④助手随时站在初学者身旁,持竹竿或用双手帮助学员翻腾,每回练翻5。7次。
助翻练到一定阶段之后,可逐渐减少助翻挑杆的次数或不要助手,转入自己单独试练,但必须注意安全。要求动作迅速,利索、美观。
⑤注意调节食宿,加强营养。
⑥饭前饭后或情绪不好时,不宜演练此功夫。
 


返回顶部

潮汕武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8-2013 desgin by wanbo 技术支持:万博科技
QQ:121998899 邮箱:121998899@qq.com 粤ICP备14013667号
全国服务热线:4008-236-889http://www.chaoshanws.com/skins/wsw/APP/Tpl/images/top_banner.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