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潮汕武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武术段位制参考资料(3)

点击数:18362014-04-19 23:24:00 来源: 潮汕武术网

       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多次重复地运用拳、腿、摔法技术,因此,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力量耐力。

       摔法技术在散打比赛中,摔法是运动员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使用摔法技术,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要求的比较高。比赛中,运动员运用复杂的摔法技术动作时,接腿摔、搂抱摔等,需要具备较全面的力量素质,根据对手的反应,动用不同的力量素质潜力。而各种力量素质在摔法运用中又是交替作用的。当使用接腿快摔时,运动员动用的是速度力量(爆发力),当对手使用防摔技术与你对抗时,运动员则要发挥最大力量,当多次重复使用摔法技术时,会导致肌肉产生疲劳,因此,力量耐力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边角战术散打比赛是在60cm高,8m×8m的擂台上进行的。散打规则规定,一局比赛中,一方运动员第一次下台,对方运动员得4分:一方运动员2次下台,对方运动员为该局胜方。随着散打运动的发展,散打比赛的竞争日异激烈,边角战术亦越来越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所重视。实践得知,下台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技术实力悬殊,被逼打下台;另一种是利用力量优势,将对手打推下台。随着散打技术的发展,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接近,因而前一种情况在比赛中出现的概率要低于后一种情况,所以力量素质在边角战术的运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比赛时,两个人处在台边,一方想将对方打推下台,而对方尽力抵抗,双方运动员都竭尽全力,这时需要动用的是最大力量。当双方运动员在台边激烈对抗时,一方运动员借对方之力突然发力打对方牵引下台,需要有速度力量(爆发力)。据统计,散打比赛中,小级别的下台率明显低于大级别,因为散打运动小级别力量差距较小,大级别力量差距相对较大。

4、散打力量素质的训练

4.1速度力量训练
(1)采用极限重量的60%~80%,以极限速度练习3~5次,每组完成3~4组,组间间歇4~5min。(2)采用极限重量的30%~50%,以极限速度重复7次,完成5组,组间间歇3~5min。(3)各种快速度跳跃,每组10~15次,完成3~5组,组间休息5~8min。
最大力量训练重复法:
特点是负荷量的大小随肌肉力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加,采用负荷强度为75%~90%,每组次数3~6次,组数为6~8组,每组间歇时间为3min。强度法:特点是采用最大负荷安排。采用负荷强度为85%~100%,每组次数为1~3次,组数为6~10组,每组间歇时间3~5min。
极限法:特点是进行极限数量的动作重复,直至实在练不动为止。采用负荷强度为50%~75%,组数为3~5组,每组间歇3~5min。
力量耐力训练
采用40%~60%负荷强度,每组完成10~20次,进行3~5组,组间间歇30~90s。采用25%~40%的负荷强度,以快速的动作节奏完成练习,每组重复30次以上,完成4~6组,组间间歇30~60s。采用低强度负荷的专项手段,如轻负荷的拳法、腿法练习、步法练习和单支撑连续高抬腿等,每组重复20~40次,间歇60~90s,完成3~5组。
结论力量素质在散打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抱、扛、摔需要最大力量;出拳、出腿既要有速度,又要有力度;攻防中反复完成技术和战术动作并使之不变形,则需要力量耐力。因此,加强力量素质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摔法等技术和边角战术能力以及高强度的比赛对抗能力。

 5、散打耐力素质的训练

5.1耐力素质分析

耐力素质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机体能够维持长时间的中等强度肌肉活动的能力,是人体一般耐力的综合体现.专项耐力则是指机体能够坚持长时间\高效率地完成某一专门性项目的能力.它是在一般耐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体专项耐力的特殊体现。通常包括:速度耐力、静力耐力和灵敏耐力等。

发展耐力素质的有效方法
1
提高肌肉力量,发展肌肉耐力
从训练学角度讲,肌肉耐力主要取决于脊髓前角小运动神经元的的神经支配能力、慢肌纤维的生理横断面、肌红蛋白的含量、线粒体的数目和肌糖元的含量以及ATPCP的含量等。实践证明,任何用增加重复次数给肌肉与极限负荷的练习,均能有效地发展肌肉耐力,并施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休息方式、重复次数五个因素的调整和控制。
2
提高神经活动能力及心肺功能的练习
心肺功能的练习可分为有氧练习和无氧练习,有氧练习是为了提高人体呼吸循环系统供应机体细胞氧气的能力。最好采用持续训练的方法。强度较低,练习不间断,持续练习的时间长。阿斯特兰德认为,对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来说,总的工作量,远比强度更为重要。由于机体植物器官能惰性较大,约运动 开始后3分钟才能发挥最高功能水平,因此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练习持续时间必须在5分钟以上,心率最好掌握在130——150/分范围。
耐力素质是人体的重要素质之一。发展耐力素质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即:一是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二是提高心肺功能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无论是改善哪方面的能力,都必须采取渐进的极限负荷原则,而不能盲目地追求超越自己能力的耐力标准。 (完)


返回顶部

潮汕武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8-2013 desgin by wanbo 技术支持:万博科技
QQ:121998899 邮箱:121998899@qq.com 粤ICP备14013667号
全国服务热线:4008-236-889http://www.chaoshanws.com/skins/wsw/APP/Tpl/images/top_banner.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