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潮汕武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达摩祖师(1)

点击数:27342014-06-29 18:11:38 来源: 潮汕武术网

                              

 

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英文Bodhidharma,又称:菩提达磨),意译为觉法。

自称佛传大乘佛法(自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迦叶算起)第二十八代传人,为中国禅宗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

达摩祖师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

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

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慧可

后出禹门游化终身。

1人物介绍

简介

菩提达摩(英文:Bodhidharma;?~536,另说532528

通称达摩,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始祖

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族,传说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

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

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

他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刹帝利种姓。

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成为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

菩提达摩自小就聪明过人,因为香至王对佛法十分虔诚,因此从小菩提达摩就能够遍览佛经,而且在交谈中会有精辟的见解。

般若多尊者在游历天竺国时,一路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菩提达摩被般若多尊者普度众生的理想,以及丰富的佛学智慧所吸引,就拜在般若多尊者的门下,成为禅宗的门徒,而且发愿要将当时印度分裂的佛法思想统一起来,使佛法在印度重新振兴。

后来菩提达摩继承了师父的衣钵,在天竺国内弘扬佛法。有一天,他听到自己的侄子,继承南天竺王位的异见王,为了自己的国家不受外邦的欺凌,要采取禁止信仰的法令。

于是,菩提达摩便派弟子婆罗提前往劝谏,波罗提不辱师命,成功地扭转了异见王的禁教政策,并且使异见王成为虔诚的佛教徒

达摩至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于南天竺一乘宗(又称楞伽宗)。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义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

葬身之处

空相寺是佛教初祖达摩大师弘汉葬身之处,来此寻根问祖古老的空相寺过去是佛门圣地。

清朝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相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 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

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

众僧徒悲痛之极,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

后来东魏使臣于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

皇帝闻之,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

籍贯种姓

关于达摩之籍贯以及他的种姓,禅宗诸书亦传说不一,据《洛阳伽篮记》称他为波斯国胡人 开元释教录》卷第六引菩提流支传亦谓:西域沙门达摩者,波斯国人也。而《续高僧传》则谓:南天竺婆罗门种。但《历代法宝记》却载:南天竺国王第三子,幼而出家,早禀师氏于言下悟,阐化南天,大作佛事(《大正101180下)。此中未载那一国王名。到了《景德传灯录》即载有其国王名,谓:菩提达摩,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刹帝利。这里香至是国王之名,或国名不能确定,可是《传法正宗记》卷第五中所载之文则明显完整指出:菩提达磨尊者,南天竺国人也,姓刹帝利,初名……父曰香至,盖其国之王,达磨即王之第三子也(《大正102739中)。日人宇井伯寿《禅宗史研究》第三页引《略辨大乘人道四行·弟子昙林序》载: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大婆罗门国王第三子也。古印度对于四姓阶级分得很清楚,唯刹帝利族统治国家,婆罗门只管祭祀事,何况是大婆罗门怎称国王?

上述达摩之籍贯,最早史料谓:波斯国人,而道宣之《续高僧传》以后诸书均谓:南天竺人。传说纷纭,莫衷一是。既称为波斯国人,就不是南天竺婆罗门种;如果是婆罗门种,就不可能称为香至王子;王子乃是刹帝利种,不可能是婆罗门种。凡此诸说,初谓:胡人,后称:王子。(罗香林之《唐代文化史》)《旧唐书·僧神秀传疏证》谓:达摩后称碧眼胡僧,作者意谓:波斯胡人一说,实较可信。他根据:冯应榴《苏诗合注》,卷七赠上天竺辩才诗碧眼照山谷句下,冯注引宋施顾注,谓: 高僧传》,达摩大师,眼绀青色,后称碧眼胡僧。又云:榴案,又见《祖庭事苑》。按《祖庭事苑,宋释善卿编(日《续藏经》第二编第十八套第一册),是宋时固以达摩为碧眼胡僧也。唐时印人是否碧眼,今不可考,波斯人则至今尚碧眼也。杨街之着《伽蓝记》时,与达摩人华相去不远,所记波斯胡人一说,较后起诸说为近实际,而宋人所称碧眼胡僧,亦与波斯人种暗合,故谓达摩为波斯胡人。作者文智认为实可信也。

达摩生平

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南印度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种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后来奉上西天第二十七祖师般若多罗到此国来,受到国王供养。般若多罗知道菩提多罗前世因缘,便叫他同两个哥哥辨析其父亲施舍的宝珠,以试探他,让他阐发心性的精髓。然后对他说:你对于各种法道,已经博通。达摩就是博通的意思,你应该叫达摩。于是他改号叫菩提达摩。他问师父:我得了佛法以后,该往哪一国去作佛事呢?听您的指示。师父说:你虽然得了佛法,但是不可以远游,暂时住在印度。等我寂灭六十七年以后,你就到震旦(即中国)去。广传佛教妙法,接上这里的根。切莫急着去,那会让教派在震旦衰微的 达摩又问 东方有能够承接佛法的大器吗?千年以后,教派会有什么灾难吗?师父说:你所要推行教化的地方,获得佛法智慧的人不计其数。我寂灭六十多年以后,那个国家会发生一场灾难 。水中的花布,自己好好铺降。你去了那里,不要在南方居住。那里只崇尚功业作为,看不见佛家道理。你就是到了南方,也不要久留。听我的偈语跋山涉水又逢羊,独自急急暗渡江。可爱东土双象马,二珠嫩桂久昌昌。达摩又问:这以后,又有什么事?师父说:此后一百五十年,会发生一场小灾难。听我的谶语: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僧房名不中。为遇独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达摩又问:这以后又怎么样?师父说:二百二十年以后,会见到林子里有一个人证得了道果 听我的谶语 :震旦虽广别无路,要借儿孙脚下行。金鸡解御一粒粟,供养十方罗汉僧。般若多罗又把各段偈颂演说了一遍,内容都是预言佛教的发展,教派的兴衰(详见《宝林传》和《圣胄集》)。 达摩恭承教义, 在师父身边服役将近四十年,从来没有懈怠。

当时有两位佛教大师,一位叫佛大先、一位叫佛大胜多。二人本同达摩一块儿学习佛陀跋陀小乘禅观。佛大先遇上般若多罗尊者后,舍小乘而修大乘,和尊者共同化导人民,当时号称二甘露门。而佛大胜多却把他的徒众又分为六宗 :第一有相宗,第二无相宗,第三定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无得宗,第六寂静宗。各宗囿于己见,自图发展,支系茂密,弟子众多。达摩叹道:一位老师已经陷入不同的佛教支派了,何况还要枝叶茂盛地分为六宗?我要是不除掉这多余的派系,他们就会永远被邪见所纠缠。说罢,小施法力,来到有相宗的寺庙,问:一切法为什么都叫做实相?僧众中有一位叫萨婆罗的尊长回答:各种相互不交错,就叫实相。达摩说:如果各种相互不交错就叫实相,该怎么定呢?” 对方说:各种相其实没有定。如果有定,怎么叫做实呢?达摩说:各种相不定,便叫实相。你今天说不定,是怎么得来的呢?对方说:我说不定,不是说各种相;如果说各种相,意思也是这样。达摩说:你说不定应该是实相,定其实就是不定,也就不是实相了对方说:定既然是不定,就不是实相。如同知道我不是我,不定也就是不变。达摩说:你说不变,怎么叫实相?已经变了迁流了,意义也还是这样。对方说:不变就应当在,在就是不在。所以变了实相,以定它的意义。达摩说:实相是不变的,变了就不是实相。就有无来看,什么叫实相?

萨婆罗心里明白圣师理解深远,便用手指着虚空说:这是世间的有相,也能看作虚空。就我这身体看,能像这样吗?”达摩说:若是理解实相,就会看见无相。若是理解无相,也就理解万物都是假有。而对万物的认识,又不失其假有的形体,对无相的认识,不妨碍有相的感受。如果能这样理解就叫做实相。僧众们所了,豁然开朗,钦佩地向他行礼,十分信服他。达摩一下子从这里消失了,又来到无相宗的寺庙,问:你们说无相,怎么证明它?僧众中有一个叫波罗提的回答:我辨明无相,就是心里不显现对象的形象。达摩说:你心里不显现,如何知道它?对方说:我辨明无相,就是心里对对象不加取舍。如对着阳光,也就当没有对着。达摩说:对于各种有无现象,心里不加取舍。又,对着光明当没有对着,光明也就没有。对方说:在禅定状态中,尚且没有什么感悟,何况还想知道无相呢!达摩说:相是什么都不知道,还说什么有无?感悟都没有,怎么能叫禅定?对方说:我说不证,是证无所证。不是禅定,我就说是禅定。达摩说:不是禅定,怎么又叫禅定?你说不证,这不是证什么是证?”波罗提听了达摩祖师的辨析,悟到了本心,拜谢达摩祖师,忏悔以前的错误。达摩预言道:你不久将证得道果。这个国家有魔鬼,不久就会被你降服的。说完,忽然就不见了,又来到定慧宗的寺庙,问:你们所学的定慧,是一还是二?僧众中有个叫婆兰陀的人回答 我们这个定慧,不是一也不是二。达摩说:既然不是一也不是二,为什么叫定慧/”对方说:既在定中又是非定。既在慧中,又是非慧。一就是非一,二也是不二。达摩说:当一不一,当二不二。这不是定慧,怎么说是定慧?对方说 不一不二,定慧知道。非定非慧,定慧也知道。达摩说:慧不是定,怎么知道呢?不一不二,谁是定,谁是慧?婆兰提听了,疑心涣然冰释。达摩又来到第四处戒行宗的寺庙,问:什么叫戒?什么叫行?这戒行是一还是二?僧众中有一个贤人回答:一二二一,都是那因缘所生,依法教行事,内心不染,就叫戒行。达摩说:你说依法教行事,就是有染。一二都破了,还说什么依法教。 你这两种说法矛盾,不能诉诸行动。 内外都不明确,如何叫做戒?对方说:我有内我外我,完全知彼知己。得到了通达,就是戒行。如果说矛盾,就是全是全非。说到清净 ,就是戒,就是行。

达摩说:全是全非,还说什么清净?既然得到通达,又哪有内外之分?贤人听了,自觉惭愧,信服了达摩祖师。达摩又来到无得宗的寺庙,问:你们说无得,既然无得,又得到什么正果?既然没有所得, 也没有能得。僧众中有个叫宝静的回答:我说无得,不是说没有能得。要说能得,无得就是得。达摩说:得既然是不得,得也就不是得。既然又说能得,能得到什么?”宝静说:见到的得是非得,非得是得。如果见到不得,就叫做能得。达摩说:得既然不是得,能得也是无所得。既然无所得 ,又说什么能得?宝静听了,迷惘顿消。达摩达摩祖师又来到寂静宗的寺庙里,问:什么叫寂静?在此法中,哪是静,哪是寂?僧众中有一位尊者回答 此心不动,就叫寂。不染教法,就叫静。达摩说:本心如果不寂,就要借助寂静之法。本来寂,哪还需要寂静之法?对方说:诸法本空,因为空空。就空空而言,名叫寂静。达摩说:空空已经是空,诸法也是空。寂静无相,哪有什么静, 哪有什么寂?那位高僧听了达摩祖师教诲,一下子开悟了。接着六派徒众都发誓归依达摩祖师。这样,达摩的佛化遍及南印度,声驰全印度,在六十年的时间里,说服了无数的人出家。 (后续)

下一篇:达摩祖师(2) 上一篇:杨家将(2)

返回顶部

潮汕武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8-2013 desgin by wanbo 技术支持:万博科技
QQ:121998899 邮箱:121998899@qq.com 粤ICP备14013667号
全国服务热线:4008-236-889http://www.chaoshanws.com/skins/wsw/APP/Tpl/images/top_banner.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