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潮汕武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武术考试复习题库

点击数:38492015-02-18 02:06:08 来源: 潮汕武术网

                       武术考试复习题库

  名词解释:

  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田猎: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其目的是训练各种武器的使用及驭马驾车技术,是纳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

  3.武舞: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将用于实战的格杀经验按一定程式来训练,是古代武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是由支离破碎向系统化演进的象征,也是武术套路的雏形。

  4.武举制:唐代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开始实行的一种科举制度,是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过极大的促进作用。

  5.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6.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7.拳术:指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

  8.器械:指手持武术兵器进行练习的套路运动。器械又可分为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

  9.对练:指在单练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条件下进行的假设性攻防练习。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等。

  10.集体表演:指6人以上徒手或手持器械同时进行练习的演练形式。练习时可变换队形,也可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11.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志、较力、较技的实战练习形式。

  12.散打:又称散手,古称手搏、白打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子上进行,又称“打擂台”。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快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13.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棚、捋、挤、按、采、、肘、靠等手法,双方粘连黏随,寻机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14.内外合一:讲究动作形体规范,又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指人体手眼身步的活动。

  15.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即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

  16.反者道之动:即对立的事物向其反面转化是运动的规律。也就是说,刚能克柔,柔也能克刚,强能胜弱,弱也能胜强。

  17.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

  18.仁:其基本含义就是要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它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识,同样也是习武者最高层次的品德追求和德性的最高境界。

  19.义: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是一种强调人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规范准则的伦理观念。它根源于羞恶之心,是羞耻与否、善恶与否的“应该”标准。同时,“义”也可理解为秩序、等级,要求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

  20.礼:来自人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仁义道德的节度及由此产生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

  21.抱拳礼:国际武术联合会规定的抱拳礼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本着当代武术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22.信:是指诚实可靠、信守诺言。守信用,重然诺是武林中人的传统与俗尚。

  23.勇:指的是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用的举止行为,即勇往直前,敢于斗争,有胆量,不畏惧的道德品质。

  24.武术基本功:指从事武术运动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素质功架、技术等,多指专门功夫,如腿功、腰功、硬功等。为了增长功夫而采用的简单练习,称为武术基本功。

  25.武术基本动作:指具有攻防含义,且形神兼备。包括肩、肘、手、髋、腿、脚的基本攻防方法与跳跃、平衡动作以及器械的基本攻防方法。

  26.击步:后脚向前碰击前脚,腾空落地。

  27.垫步:后脚提起,前脚以脚掌蹬地前跳落步。

  28.弹踢: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向前弹出。脚面绷平,力达脚尖。

  29.蹬踢: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向前蹬出。脚尖勾起,力达脚跟。

  30.大跃步前穿:左脚上一步蹬地向前跃出,两臂向上划弧摆起,右、左脚随即落地成仆步。右掌变拳收抱于腰间,左掌下落停于胸前成立掌。

  31.拗弓步:左脚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冲右拳。

  32.歇步:两腿交叉屈腿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跟离地,臀部外侧紧贴后小腿。

  33.仆步: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靠紧,臀部接近小腿,全脚着地,膝与脚尖稍外展;另一腿平铺接近地面,全脚着地,脚尖内扣。

  武术考试复习题二:

  填空题

  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武术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3.武术进入萌芽状态是以(创造锋刃工具的能动性)、(使用工具方法的主动性)、(运用格斗技术的自觉性)为标志的。

  4.正是(人与人的搏杀格斗)才使得大量磨制锋利的生产工具逐渐演变为互相残杀的武器,使用兵器的技艺及战争所需的格斗技术也逐步从生产技术中分离出来。

  5.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田猎)和(武舞)。

  6.田猎是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其目的是(训练各种武器的使用及驭马驾车技术),是纳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

  7.武舞是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将(用于实战的格杀经验)按一定程式来训练,是古代武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是由支离破碎向系统化演进的象征,也是武术套路的(雏形)。

  8.(《吴越春秋》)所记载的越女论剑,理法深奥、论述精辟至今不失光彩。

  9.(《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收入了《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

  10.(唐代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始行武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11.自明代以来,以(戚继光、程宗献、茅元仪)为代表,对宋以来的武艺在技法、战术和教学训练方面总结出较为系统的基本理论。

  12.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维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民间武术团体。 13.1927年中央国术馆于(南京)成立,并于(1928)和(1933)年在南京举办了两次国术国考。

  14.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

  15.(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

  16.国家体委于(1958)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17.1982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首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武术会议。

  18.(1983)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正式全面铺开。

  19.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散打运动通过十年试点试验,于(1989)年被批准为体育正式竞赛项目,使武术的攻防格斗技术在比赛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20.(1994)年国家体委出台了“中国武术段位制”。

  21.(1996)年武术作为一门体育学科有权授予博土学位。

  22.建国后我国武术队第一次出访是(1960)年出访前捷克斯洛伐克。

  23.1982年底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提出了(“武术要开展国际交流,积极稳步地向国外推广”)的指示和号召。

  24.1985年是武术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在西安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

  25.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武术开始成为正式的国际比赛项目。

  26.(1988)年亚奥理事会正式通过将武术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从而使武术由单项的国际比赛变成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27.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并于(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

  28.武术一般按运动形式分为三大类:(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

  29.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30.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31.器械是指手持武术兵器进行练习的套路运动。器械又可分为(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

  32.对练是指在单练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条件下进行的假设性攻防练习。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等。

  33.集体表演是指(6)人以上徒手或手持器械同时进行练习的演练形式。练习时可变换队形,也可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34.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志、较力、较技的实战练习形式。

  35.武术的特点是(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6.武术的作用有(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37.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是它的本质特性。

  38.讲究动作形体规范,又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指(人体手眼身步的活动)。

  39.(中国古典哲学)是武术的思想渊源。

  40.所谓“天人合一”,既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

  41.(“知行合一”)是武术的认识论基础,是武术发展的重要机制。

  42.(强调基本功,强调切合实用)是知行合一在武术中的体现。

  43.(反者道之动)的方法论构成武术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

  44.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

  45.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

  46.仁的基本含义就是(要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它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识,同样也是习武者最高层次的品德追求和德性的最高境界。

  47.义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是一种(强调人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规范准则)的伦理观念。它根源于羞恶之心,是羞耻与否、善恶与否的“应该”标准。同时,“义”也可理解为(秩序、等级),要求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

  48.“礼”来自人的恭敬谦让之心,是(仁义道德的节度及由此产生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

  49.国际武术联合会规定的抱拳礼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本着当代武术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50.“信”是指(诚实可靠、信守诺言)。守信用,重然诺是武林中人的传统与俗尚。

  51.“勇”指的是(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用的举止行为,即勇往直前,敢于斗争,有胆量,不畏惧的道德品质。

  52.现代我们提倡的武德要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武术教育事业,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要求习武者(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自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53.从技术层面来看,道教的(服气、行气、导引、吐纳之术)直接为武术所借鉴;从精神与理论层面来看,道教(无为、贵柔、主静)等思想则指导着武术自身的理论建设和发展。

  54.少林寺的(相当稳定性。延续性及超世俗性的佛教圣地与佛教徒)不仅为少林武术创造了优化的外部环境,其(佛教精神、教义、戒律)等对武德、武纪等方面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55.武术将传统医学最主要理论完整地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逐渐形成了(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的养身思想和健身之道。

  56.武术与中医的结合,创造了独特的(中国养生、功夫按摩、武术伤科、伤科针灸、运动医药、练功疗法、救治偏差、特种功夫)等八大技术成果以及一大批有关的学术著述。

  57.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是武术的基础练习,它包括(腿功)、(腰功)、(臂功)、(手法)、(步法)、(跳跃)、(平衡)和(跌扑)等练习,以及由上列动作连接而成的组合。

  58.腿功练习包括(压腿)、(劈腿)、(踢腿)和(搬腿)。主要发展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素质。

  59.臂功练习包括(压肩)、(转肩)、(绕环)和(仆步抡拍)。主要增加肩关节的(柔韧性),加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上肢运动的(敏捷)、(松长)、(转环)等能力,为学习(手法)提供必要的专项素质。

  60.腰功练习包括(俯腰)、(甩腰)、(翻腰)和(下腰)。主要发展脊椎和腰部各肌肉群的(柔韧性)与(弹性),加大腰部的活动范围。是练好(套路)提供的必要素质。

  60.跳跃练习包括(大跃步前穿)、(腾空飞脚)、(旋风脚)和(腾空摆莲)。它对于增加(腿部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和(前庭分析器)的机能有很好的作用。

  62.平衡练习包括(提膝平衡)、(望月平衡)等。平衡分为(持久性平衡)、和(非持久性平衡)两种。

  63.跌扑练习包括(抢背)、(鲤鱼打挺)等。对于培养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协调)、(灵活)、(速度)等素质都有良好的作用。

  64.手法练习包括(冲拳)、(架拳)、(推掌)和(亮掌)等,是练习上肢手法的基本规律。

  65.步法练习包括(击步)、(垫步)、(盖步)和(插步)等,是发展两腿移动的灵活性。

  66.五步拳的动作名乐按顺序为:预备姿势、(拗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并步抱拳。

  武术考试复习题三:

  选择题

  1.武术是以 (A)为主要内容。

  A.技击动作 B.舞蹈动作 C.杂技动作 D.狩猎动作2.武术起源于原始的 (B)。

  A.部落战争 B.生产劳动 C.宗教活动 D.狩猎活动3. (A)所记载的越女论剑。理法深奥、论述精辟至今不失光彩。

  A.吴越春秋 B.吕氏春秋 C.汉书 D.纪效新书

  4. (A)开始实行武举制。

  A.唐朝 B.隋朝 C.宋朝 D.三国

  5.《纪效新书》的作者是 (B)。

  A.何良臣 B.戚继光 C.程宗献 D.茅元仪

  6. (C)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维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民间武术团体。

  A.1901 B.1905 C.1910 D.1915

  7.1927年中央国术馆于(D) 成立。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8.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以 (C)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

  A.马术 B.射击 C.武术 D.摔跤

  9. (C)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

  A.1950 B.1953 C.1957 D.1958

  10.国家体委于 (D)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A.1950 B.1953 C.1957 D.1958

  11.1982年在 (A)召开的首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武术会议。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12. (B)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正式全面铺开。

  A.1982 B.1983 C.1984 D.1985

  13.散打运动于 (B)年被批准为体育正式竞赛项目。

  A.1979 B.1989 C.1990 D.1994

  14. (C)年国家体委出台了“中国武术段位制”。

  A.1990 B.1991 C.1994 D.1996

  15. (D)年武术作为一门体育学科有权授予博士学位。

  A.1990 B.1991 C.1994 D.1996

  16. (C)年首届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A.1983 B.1985 C.1987 D.1989

  17.1985年在 (C)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

  A.北京 B.上海 C.西安 D.武汉

  18.1987年在(C) 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武术开始成为正式的国际比赛项目。

  A.北京 B.曼谷 C.横滨 D.香港

  19. (C)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并于次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

  A.1985 B.1989 C.1990 D.1991

  20.武术接运动形式一般分为(C) 大类。

  A.2 B.3 C.4 D.5

  21.集体表演是指(D) 人以上徒手或手持器械同时进行练习的演练形式。

  A.2 B.3 C.5 D.6

  22. (A)在传统武德的内容中最为重要。

  A.仁 B.义 C.信 D.勇

  23.推掌的力点在(A) 。

  A.掌外沿 B.掌根 C.掌心 D.掌指

  24.弹腿的力点在(B) 。

  A.脚跟 B.脚尖 C.脚面 D.脚外沿

  25.冲拳的力点在 。(A)

  A.拳面 B.拳轮 C.拳心 D.拳背

  26.侧踹腿的力点在(B) 。

  A.脚尖 B.脚跟 C.脚掌 D.脚心

  27.属于跌扑动作有(D) 。

  A.扶地后扫 B.抢背 C.鲤鱼打挺 D。以上三点

  28.架拳动作要求拳眼 (C)。

  A.朝后 B.朝上 C.朝下 D.朝前

  29.正踢腿的易犯错误是(D) 。

  A.俯身弯腰 B.拔跟或送髋 C.速度缓慢无力 D.以上三点30.侧踢腿的要点是 (D)。

  A.开髋 B.侧身 C.猛收腹 D.以上三点

  31.旋风脚动作身体的旋转不得少于 (C)。

  A.90° B.180° C.270° D.360°

  32.腾空摆莲动作要求(C) 。

  A.一响 B.二响 C.三响 D.可以而却向

  武术考试复习题四:

  正误判断(T为正确,F为错误)

  1.        武术的所有动作都具有技击性。(F)2.        武术起源于原始的生产劳动。(T)3.        部落战争是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F)4.        越女论剑出自《吴越春秋》。(T)5.        武举制自隋代开始实行。(F)

  6.        《纪效新书》的作者是何良臣。(F)7.        1927年国民党政府在上海成立了中央国术馆。(F)8.        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T)9.        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T)10.    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并于次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T)

  11.    1982年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T)12.    1985年武术挖整工作正式全面展开。(F)13.    1979年散打运动开始进行试点试验,准备进行全面推广。(T)14.    1994年国家体委出台了“中国武术段位制”。(T)15.    1987年在北京举行了首届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T)16.    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于1996年正式批准体育学设立武术学科专业方向硕士学位点。(F)17.    1985年在西安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F)18.    1988年亚奥理事会正式通过将武术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T)19.    世界武术锦标赛每两年举行一次。(T)20.    对练也属于套路运动。(T)

  21.    集体表演是指3人以上同时进行的套路演练形式。(F)22.    所谓“散打”,就是在擂台上的自由搏击。(F)23.    武术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一项体育运动。(F)24.    武术只是一项体育运动,谈其文化内涵没有意义。(F)25.    在古代武术理论中,“气”被视为武术的原力与本根,是武术生命的精微所在。(T)26.    现在的武术运动可以不遵循天人合一的观念。(F)27.    强调基本功,强调切合实用是知行合一在武术中的体现。(T)28.    “反者道之动”就是说对立的事物向其反面转化是运动的规律。(T)29.    “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T)30.    “仁”是习武者在品德上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T)31.    传统的武德精微而博大,我们应该充分的肯定与吸收。(F)32.    宗教对武术的影响是积极的、多方面的。(F)33.    传统医学与武术的关系是单向的,即只是医学对武术有影响,而武术对医学无影响。(F)34.    武术与兵家有着最本质的共同特征,即攻防格斗技击之术。(T)35.    武术与杂技、书法、绘画等艺术之间不可能有太大关系。(F)36.    武术基础练习包括基本功练习和基本技术练习。(T)37.    武术技术训练包括基本功训练和组合动作训练。(T)38.    腰是贯通上下肢体的枢纽,是集中反映套路技巧的关键。(F)39.    屈伸性腿法有弹腿、侧踹腿、扫腿。(F)40.    仆步、击步、插步都是属于步法中的一种。(F)41.    弓步、马步、虚步、垫步都是属于步型中的一种。(F)42.    武术基本功的手型有冲拳、勾手、掌、拳等。(F)43.    组合动作是按照一定运动规律的若干动作的集合。(T)44.    直摆性腿法有正踢腿、侧踢腿、侧踹腿等。(F)45.    鲤鱼打挺是属于腰功练习中的一种。(F)武术考试复习题五:

  问答题

  1.什么是武术?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在漫长的发展史中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武术进入萌芽状态的标志是什么?

  在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以我们祖先创造锋刃工具的能动性、使用工具方法的主动性、运用格斗技术的自觉性为标志,武术进入了萌芽状态。

  3.为何说部落战争是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催化剂?

  只有人与人的搏杀格斗才能使得大量磨制锋刃的生产工具逐渐演变为互相残杀的武器,使用兵器的技艺及战争所需的格斗技术也才能逐步从生产技术中分离出来。人们并把在战争中比较成功的搏击方法加以总结,反复模仿、习练,传授给下一代。也把这些技术方法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武术才脱离了生产技术,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现质的飞跃,并沿着自身规律不断发展。

  4.什么是“田猎”和“武舞”?

  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田猎”和“武舞”。田猎的目的,是训练各种武器的使用及驭马驾车技术,是纳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武舞是将用于实战的格杀经验按一定程式来训练,是古代武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是由支离破碎向系统化演进的象征,也是武术套路的雏形。

  5.明清武术繁荣的标志是什么?

  明清是武术大发展时期,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种和器械得到了大发展,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健身手段及表演技艺的多种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6.武术是如何分类的?

  武术内容丰富,传统的分类方式很多,现在一般按运动形式分为三大类: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

  7.什么是功法运动?

  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例如,专习浑元桩以调心、调身、调息,长时间站马步桩以增强腿力等。

  8.什么是套路运动?

  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9.什么是搏斗运动?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志、较力、较技的实战练习形式。目前武术竞赛中正在开展的有散手、推手等。

  10.什么是拳术?

  指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拳术的种类很多,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象形拳等。

  11.什么是器械运动?

  指手持武术兵器进行练习的套路运动。器械又可分为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目前最常用的器械是刀、剑、枪、棍,它们也是武术竞赛的主要项目。

  12.什么是对练?

  指在单练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条件下进行的假设性攻防练习。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等。

  13.什么是集体表演?

  指6人以上徒手或手持器械同时进行练习的演练形式。练习时可变换队形,也可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14.什么是散打?

  散打又称散手,古称手挎、白打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子上进行,又称“打擂台”。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快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15.什么是推手?

  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棚、捋、挤、按、采、列、肘、靠等手法,双方粘连黏随,寻机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16.武术的特点有哪些?

  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17.什么是内外合一?

  讲究动作形体规范,又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指人体手眼身步的活动,如太极拳要求“以意识引导动作”,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套路演练在技术上特别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调一致。

  18.武术有哪些作用?

  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的作用、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还有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

  19.我国古典哲学的本体论对武术的指导作用是什么?

  我国古典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认为“道”与“气”是构成世界的本源,并以“气”的聚散来解释生命的形成,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在古代武术理论中,“气”被视为武术的原力与本报,是武术生命的精微所在。武术的种种外在形态,如武术功能、神韵、绝技等等,均为“气”的演化与体现。由于生命的盛衰变化都是“气”作用的结果,人体“气”的质量好坏决定着生命状态的优劣,因而“气”也被视为武术养生的理论基点。

  20.什么是天人合一?

  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点也是本体论的一个重要体现。所谓“天人合一”,既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武术是人体的运动,要达到武术的目的,练武实践必须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达到与宇宙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21.“反者道之动”是什么意思?

  “反者道之动”的方法论构成了武术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其意思是说,对立的事物向其反面转化是运动的规律。也就是说,刚能克柔,柔也能克刚,强能胜弱,弱也能胜强。因而,中国武术便要求技击必须符合刚柔相济、阴阳和谐等原则。

  22.什么是武德?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武有七德”,即“禁暴、战兵、保大、功定、安民、和众、丰财。”这是对诸侯用兵道德的要求。在武德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居于封建社会正统地位的儒家仁学逐渐成了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

  23.“仁、义、礼、信、勇”的涵义各是什么?

  “仁”的基本含义就是要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它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识,同样也是习武者最高层次的品德追求和德性的最高境界。“仁”是通过“义”的环节过渡到人的道德行为。“义”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是一种强调人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规范准则的伦理观念。它根源于羞恶之心,是羞耻与否、善恶与否的“应该‘”标准。同时,“义”也可理解为秩序、等级,要求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礼”来自人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仁义道德的节度及由此产生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信”是指诚实可靠、信守诺言。守信用,重然诺是武林中人的传统与俗尚。“勇”指的是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用的举止行为,即勇往直前,敢于斗争,有胆量,不畏惧的道德品质。

  24.新时期的武德内容是什么?

  现代我们提倡的武德要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武术教育事业,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要求习武者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自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5.抱拳礼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国际武术联合会规定的抱拳礼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本着当代武术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26.武术与中医的结合创造了哪八大技术成果?

  武术与中医的结合,创造了独特的中国养生、功夫按摩、武术伤科、伤科针灸、运动医药、练功疗法、救治偏差、特种功夫等八大技术成果和一大批有关的学术著述。

  27.试述你对武术特点的理解。

  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A.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B.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C.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28.试述武术的作用。

  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A.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B.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的作用;C.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D.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

  29.如何理解内外合一、神形兼备。

  讲究动作形体规范,又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指人体手眼身步的活动,如太极拳要求“以意识引导动作”,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套路演练在技术上特别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调一致。这一特点充分反映了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独具有民族风格的运动形式和练功方法。

  30.为何说武术套路动作也具有攻防技击性?

  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仍然是它的本质特性,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虽然拳种不同,风格各异,有的还具有地方特色,但无论何种套路,其共同特点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构成套路的主要内容。虽然套路中不少动作的技术规格与技击原形有变化,或因连接贯串及演练技巧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具备攻防意义的动作,但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仍然是套路技术的核心。

  31.为何说中国古典哲学是武术的思想渊源?

  分别从古典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方面对武术的影响来论述。

  32.什么是武德?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的品质。在武德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居于封建社会正统地位的儒家仁学是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分别对这五个方面加以解释)。

  33.试述新时期的武德内容。

  传统的武德精微而博大,源远而流长,但在长期封建伦理思想的影响下,自然带有相当的封建色彩,如“争正宗排异己”、“师命不可违”、“传男不传女”、“为哥们义气卖命”等。去其糟粕,其优秀的精华应得到充分肯定与继承。现代我们提倡的武德要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武术教育事业,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要求习武者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自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34.试述武术与传统医学的关系。

  武术与传统医学同属人体文化的性质,它们有着共同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并在同一文化区域内相互融合、渗透,又共同丰富、发展。传统医学是在唯物主义元气论的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起根本特点与优点就是它的整体综合观与阴阳辨证观。并进而提出“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的观点,认为三者一体,互相依存。武术则将传统医学的这些理论完整地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逐渐形成了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的养身思想和健身之道。另外,武术与传统医学的骨伤科也具有血肉相连的关系。不仅中医的理论指导着武术的养生与技击,如传统医学中的点穴、拿脉、解骨及救治偏差术等直接用于自卫与技击中,而且武术的某些功法也丰富了中医伤科的治疗技法,如中医伤科的“一指禅推拿”、“拍打疗法”等。武术与中医的结合,不仅创造了独特的中国养生、功夫按摩、武术伤科、伤科针灸、运动医药、练功疗法、救治偏差、特种功夫等八大技术成果以及一大批有关的学术著述,而且这种历史结合必然有力地促进二者在今后的共同发展,成为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主题曲。

  35.谈谈你对武术的认识。

  分别从武术的定义、武术的特点与作用、武术的文化内涵加以论述。

  36.腾空飞脚有哪些要求?它的易犯错误有哪些?如何纠正?

  腾空飞脚的要点有:①右腿在空中踢摆时,脚高必须过腰,左腿在击响一瞬间,屈腿收控于右腿侧;②在腾空的最高点完成击响动作,拍击动作必须连续响亮;③在空中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不要坐臀。

  易犯错误是:①右腿蹬伸和左腿踢摆脱节,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多做右腿蹬地起跳,左腿屈膝摆起,同时两臂上摆并在头上击响的练习;②起跳后,上体过于前俯、坐臀,致使重心下坠。纠正方法:多做行进间的单拍脚练习,强调上体正直。降低腾空高度,掌握正确动作后,逐步加大腾空高度,完成空中造型。

  37.大跃步前穿有哪些要求?它的易犯错误有哪些?如何纠正?怎样教好?

  大跃步前穿的要点是:跳得高、跃得远、步幅要大。它的易犯错误有:上下肢动作不协调,纵跳不高,前跃不远。纠正方法:起跳与摆臂动作协调配合,注意提气、立腰、抬头展体、跃步幅度必须超过一弓步之长。教学时,先上下肢分解教学,然后再完整练习。

  38.旋风脚的要点有哪些?它的易犯错误有哪些?如何纠正?怎样教好?

  旋风脚的要点是:①里合腿贴近身体。摆动时成扇形。②抡臂、踏跳、转体、里合腿要协调一致,身体的旋转角度不少于270°。

  易犯错误:①上下脱节,转体角度不够,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多做转体360°的“翻身跳”练习,提高身体的旋转能力;②起跳后两腿摆动时屈膝、坐臀。纠正方法:多做左转身上摆、右里合的腿法练习,在练习中强调伸膝的正确姿态。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①原地或行进间的“左腿外摆一右腿里合”的转体击响的练习;②不加腿法的抡臂转体跳转360°的“翻身跳”练习;③先转头,看预定目标,跳起转体90°的击响练习,逐步增加转体180°、270°的练习。

  39.伏地后扫的易犯错误有哪些?如何纠正?怎样教好?

  伏地后扫的易犯错误:①向右转体拧腰速度慢,以致旋转无力和腰腿动作脱节。纠正方法:多做高姿势的快速甩头,拧腰、扫腿动作的练习,体会扫腿动作的用力方法和连贯的要求;②手扶他的位置不对。纠正方法:强调上体右转,两手在右腿内侧撑地。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①先体会拧腰带劝扫腿的旋转要求,然后再逐步增加后扫腿的速度和力量;②先做以左脚为轴向后旋转的练习,再逐渐降低重心做完整的后扫腿练习。

  40.鲤鱼打挺易犯错误有哪些?如何纠正?怎样教好?

  鲤鱼打挺的易犯错误:①打腿速度慢和挺腹不及时而完不成动作。纠正方法:除强调打腿要快速外,教师可用一只手贴在练习者后腰部,帮助做好挺腹动作,或用语言为信号提示。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在教师或同学的保护和帮助下,体会动作要求,帮助的方法是:跪立在练习者的侧面,挺腹时,乘势向上托起,帮助练习者加大振幅完成动作。

  41.五步拳的易犯错误有哪些?如何纠正?

  五步拳是结合长拳练习的主要步型、步法和手型、手法编成的组合动作。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回答如下:

  (1)       拗弓步冲拳。

  易犯错误:弓步后脚拨跟或外掀脚掌。后腿屈膝,上体前俯。冲拳拳面不平或屈腕。 纠正方法:强调挺膝后蹬,沉髋,讲解拳在攻防中的作用。

  (2)       弹腿冲拳。

  易犯错误:屈伸不明显,类似踢腿动作。力点不明显。纠正方法:强调收髋,屈膝后再弹出。猛挺膝、绷脚尖。

  (3)       歇步盖打。

  易犯错误:动作不稳,两腿贴不紧,后脚跟跪地。盖掌方法不明,冲拳偏低。

  纠正方法:前脚尖外展、立腰,强调后腿膝关节穿过前膝窝c讲解盖冲拳的攻防含义。

  (4)       提膝仆步穿掌。

  易犯错误:提膝站不稳,勾脚尖。仆步平仆腿不直,脚外侧掀起,脚尖上翘外展,全蹲脚脚跟提起。穿掌大拇指展开。

  纠正方法:支撑腿脚趾抓地,绷脚尖。仆步腿向侧后退步,沉髋、拧腰。讲解穿掌在攻防中含义。

  (5)       虚步挑掌。

  易犯错误:虚实不清,支撑腿蹲不下去。挑掌方法不明,下勾手不明显。

  纠正方法:支撑腿脚尖外展,下蹲后,前脚尖再着地。上挑掌力点在四指,讲解勾手的攻防含义。


返回顶部

潮汕武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8-2013 desgin by wanbo 技术支持:万博科技
QQ:121998899 邮箱:121998899@qq.com 粤ICP备14013667号
全国服务热线:4008-236-889http://www.chaoshanws.com/skins/wsw/APP/Tpl/images/top_banner.gif